有心之失

上一篇談到抄寫的錯誤,全部都屬於無心之失,同時也是不太影響我們理解經文的錯誤。正如上文提及的最後一個錯誤,把兩欄分開的經文,視作一欄橫抄過去,雖然錯得很離譜,但是我們不難發現其錯誤,自然也可以推溯出本源。

這裡要談的錯誤,卻是抄寫員太熱心、太投入的結果,而當中造成的錯誤,不少是令我們今天理解新約聖經,有所困擾的。


你可能覺得很驚訝:這些錯誤的根源,往往是由於抄錄者希望所抄的版本變得更好﹗我們可以幻想一下,這些抄寫員在閱讀一份抄本時,就如一位觀眾,正在欣賞一齣蹩腳的電影,腦裡總有「劇情不應該這樣」「如果主角這樣做,就更加合理了」等想法,分別只在於:你不能把電影重拍一次,但抄寫員卻可以把自己的看法,不知不覺間,加入抄本當中。

首先是造句的問題。我們雖然稱這些抄錄抄本的人作抄寫員,實質他們大多數是飽讀詩書的文人,既然讀得書多,在閱讀抄本時,自很想把它完善起來,於是就在文句上加以修飾,務求令經文更符合文法的規律。例如瑪竇福音(馬太福音)有一句:「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來召罪人。」(瑪/太9:13)不少抄寫員總覺得文意未盡,因此在最後加入「悔改」一詞,讓句子變得更圓滿。

另外就是遣詞不如抄寫員的意思,例如在若望福音(若翰福音)5章8節,耶穌對病人說「起來,拿起你的床,行走罷﹗」但是在英文譯本中,這個「床」是翻譯為「mat」。由於大部分讀者都不懂希臘文,不多引用了,總之,mat近於希臘文原來的意思,是類似床褥的東西,而不是一張床。原來,在希臘原文中,這個類似床褥的詞,是較為粗俗的字眼,於是文雅的抄寫員看不過去,就加以修飾了。

這些美麗的改寫貌似幫助,往往把經文的原意掩蓋了,對我們理解聖經本來的意思,實質上是造成困難的。難怪有抄寫員在聖經旁道這樣抱怨:「既蠢且惡的人,你不能讓古異文留著不動嗎?」


其他的改動還有很多,有些是要更正聖經上的錯誤,例如若望福音(約翰福音)中耶穌被釘的時間與馬爾谷福音(馬太福音)不同,部分抄本把若望福音的「第六時辰」改為馬爾谷福音的「第三時辰」;也有過份「穩陣」的抄寫員,看到同一句聖經有幾個版本,就把各句的相異處,全都融合在同一句中,這種做法,似乎是拜占庭文本的「慣技」,也是造成該文本的真實性不高的重要原因;為教義主張而「篡改」經文的情況,就更加多不勝數,而且是最難「查出來」的,因為在文句上不容易看出改動的因由,除非如早期異端馬西翁那樣,把新約中所有關於猶太背景的文句都刪掉,這就很容易知道,他的抄本不老實了。還有的是,覺得本來的經文不夠「豐富」,因而在細節上,添加一二,其中最常見的是,在福音中未有提及姓名的人物,抄寫者往往會提供一個答案,讓讀者心滿意足,例如是與耶穌一同受釘的左盜右盜,部分抄本就有名字提供了。

以上種種的改動,抄寫員可能是出於「好意」,卻為後來理解聖經的人,帶來真正的困難,因為我們很難從上文下理,推判出兩個不同的版本,何者才是正確。這類的錯誤,就成為後來「原文批判」的主要課題了。

連續兩篇讀到抄寫之誤,但是我最後要補充:有關的錯誤,相對於整部聖經而言,仍然是小問題,大家不用擔心自己讀錯天主(神)之言。聖經抄本之錯,錯在人心而不在天意,大家今天讀到的聖經,仍然是聖神(聖靈)默感的經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