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抄都抄錯?


不知道是否有讀者會覺得:為早期教會來說,新約聖經的經卷這麼重要,為什麼會有抄錯的情況呢?我們可以從兩個層面說明這種抄錯的現象。首先是文化層面:我們今天重視知識產權,當然對於成書這情況很敏感,但是在第一、二世紀的猶太人,或是希臘人的世界,對於成文本身,究竟有多重視,學者始終爭論不休。有學者認為,口傳和成文是並行的,並且以猶太人的口傳傳統來作支持,更激進者,認為成文新約希臘文聖經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實情是抄寫也同時是寫作的一部分。你不能說這說法完全不對,因為今天的馬爾谷福音(馬可福音)的十六章九節以後的部分,確實是後來才出現的。

簡單來說,就是在初期教會的時代,可能大家都不把寫好的經卷當作一字不得易的經典,因此不少人按自己的理解,加入意見,甚至新內容,而我們今天從尋找原版的角度,就會叫這種情況,是抄錯,但是從更學術的層面,這是一個聖經神學的問題了。

不過,除了這種一言難盡的錯誤外,還有不少貨真價實的抄錯誤事件。要談抄錯,先要談如何抄,不明白抄的方法,不能明白抄錯的原因。

抄本的抄寫方法,不外乎兩種:讀抄與默抄,有點像學生讀默和背默。讀抄者,有一人專門負責朗讀抄本,然後抄寫者就自己按聽到的內容,一一抄錄。這種做法,往往是要大量一點生產時採用的,因為一人朗讀,幾人以至幾十人抄寫也可以。在這種情況下抄錄,錯誤往往是來自聲音的問題。

其次就是默抄,也就是一人個體戶作抄錄,抄錄者往往先看一句句子,默記在心中後,再在自己要抄寫的羊皮紙上默寫出來。這種抄錄方法下的錯誤,往往是和視覺有關的。

明白如何抄寫後,我們不妨看看,錯在何處了。

在聽覺上的錯誤,就是由於讀音相近而誤聽了,例如在希臘文中,「你們」與「我們」的讀音很接近,所以抄錄這段聖經:「我們豈又開始舉薦我們自己嗎﹖或是,難道我們也應像某些人一般,需要給你們遞上薦書,或由你們寫薦書嗎﹖」(格後[林後]3:1)大家可以想像到,如果是用讀抄的方法,錯誤的機會就好大了。正如你找個小朋友來,要他抄錄你唸「西施死時四十四」這樣的句子,寫錯的機會,很大。



至於視覺上的錯誤,由於大字體抄本是不斷字斷句的,如你看過所附的圖片,對於大字體抄本的印象,大概是由高空俯視一個士兵操練的方陣般,一個個字母非常齊整在排列,這就往往做成抄寫的錯誤。首先是錯誤是認錯字母。在希臘文中,有Λ這個字母,而兩個Λ,又和希臘文的另一個字母Μ很相似了。如果Λ旁是字母Ι,你又是否覺得,ΛΙ與Ν這個希臘文字母,有點像呢?當然,由於我們這裡是印刷的緣故,感覺不太像,但是手寫的版本,就很容易產生錯誤了。

另一種常見的錯誤是抄錯行列。如果一行最後一個字或字母,與隔一行的相同,很容易令抄寫員跳了一行,於是就欠了中間一行。這一點,只要是抄寫過別人筆記的朋友,都很容易明白的。

除了聽覺和視覺,思想上的錯誤也是抄錄錯誤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可以分為心思過度活躍:在記憶的過程中,用同義詞代替了本來要抄的字,如原來是「歡欣」,不知怎地,寫下時變了「快樂」。另一種心思錯誤,是心思過於遲鈍,就是不能判斷什麼該抄進正文,什麼是註腳。由於作為抄寫根據的抄本,往往是別人使用過的,又或是原抄寫者在聖經正文旁邊,加入了一些自己的見解,又或是註明某些難解的字詞。但後來的抄者,由於心思遲鈍,或是學養不足,結果見字抄字,連這部分也抄進去了。

當中最離譜的一個例子,是編號109的小字體抄本,把本來是兩欄的經文,由左至右照抄如儀,結果自然亂不可言了。難怪在小說《玫瑰的名字》(The Name of the Rose)中,負責管理隱修院中抄寫員的修士大叫:誰抄得不好,誰沒有晚飯﹗大概,在日復一日的抄寫工作中,神魂超拔的抄寫員,也不在少數。

留言

匿名說…
峰哥:

你忘了一個重要的時代背景,就是有些抄寫員(隱修士)是不識字的!他們只懂抄,但不知自己在抄甚麼。
就如叫你抄德文,你可以照抄吧?但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抄甚麼。

靚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