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名校的想像力


舊同學相聚,昔日的同學仔不僅早婚,還成了一名闊太,在家中相夫教女。飯後聊天,談到子女,她淡淡然地說:「女兒正在大學讀醫科。」一名舊同學不經大腦就問:「港大還是中大?」闊太不動聲色地說:「是牛津。」
我們都是在地區學校讀書,考進大學,成為社會的所謂中產階級,但是,無可否認的是,我們成長時的目光遠象,充其量,就是在港大、中大之間,這已經是世界盡頭。我自身的預科班,只有一位同學進了港大,一位同學進了理工,以及我進了浸會,其他同學仔都考不上,各自另謀出路;讀外國大學,特別是著名大學,不是奢望,而是從來沒有進入我們的思想當中。
可名校生就不同了。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隨時會遇上自己的學長升讀哈佛牛津。你是一名呆頭呆腦的中一生,有一天,一位自己熟悉的領袖生在聊天時告訴你,他取得尤德爵士獎學金,要到英國留學了。你對這一切很陌生,卻也會放在心頭,到了某一天,你就會知道,原來就在這所學校中,有很多人創造了自己的人生,而且是具國際視野的人生。於是,你也有不同的視野,無論自己做得到,還是做不到。
讀傳統名校不是沒有壞處,成績不易追得上,是其中一個令不少家庭苦不堪言的痛;但是,想自己的兒女,因為一名學長回來學校分享生活經驗,而立志成為無國界醫生或跨國企業的CEO,並不是任何一間中學就可以輕易做到。試想想,你的母校可有司長級的校友呢?
無可否認,名校給予小朋友的視野,是我們這些讀地區學校成長者,難以冀望的。

(刊於<文匯報>,2009/6/4)

留言

GuybinRex說…
hahaha, then you are lucky,you have a student working for many global companies now, hahaha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