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食養成計劃



早上,吃早餐。鄰桌的婆婆與四、五歲的孫女也是吃早餐。「阿BB,妳今朝食什麼?」「我要食腸仔。」阿BB說腸仔,就有腸仔了,兩大條腸仔,與一大碗麥皮,以及炒蛋,一一出現在阿BB面前了。

阿BB美孜孜吃掉了兩條腸仔。婆婆就問:「阿BB,妳食唔食蛋蛋呀?」一搖頭。「食唔食麥皮呀?」二搖頭。「食唔食餐包呀?」三搖頭。婆婆於是問:「咁妳想食乜?」要留意,這句話的語氣是最重要的。如果是我問阿仔阿女,他們就知道我處於暴走邊緣。但是婆婆語帶萬般柔情,阿BB見婆婆識大體,懂規矩,於是就告訴婆婆:「我要食腸仔。」

你係婆婆,你會點做?一個專為阿BB而買的早餐,佢老人家(對,我們不論年紀,只談尊卑)齋食兩條腸仔後,要求再食腸仔,你會:

(A)啋佢都傻,質佢食麥皮;

(B)鬧到上天棚,再質佢食麥皮;

(C)去買腸仔。

當然,愛是無涯的婆婆,揀的是D:「妳咁好胃口,等婆婆買多兩條腸仔俾妳食,好唔好?」點止買腸仔咁簡單,佢要加優點添。

*** *** *** ***
當然,所有有老有嫩的中間人都明白,「祖」級人是這樣的,無法子的。但是當父母的,我覺得在飲食方面,千萬要避免兩點:

(1)尊重民意。小朋友口味其實未定,這個階段是塑造期,如果你時時都問小朋友吃什麼不吃什麼,很容易強化了他們不健康的味感,反過來促使他們不願吃與自己習慣稍異的味道。惡性循環下去,大部分食物也不願吃,就是這樣來的。

(2)尋找共識。小朋友說不想吃,以我的觀察,十居其十只是一種隨意的、心情式的、混沌狀態下的表達。你用極其肯定的口吻,要求他吃,什麼都可以吃進肚裡。不用討論好不好吃、有沒有營養、浪費食物會墮折等人生大道理,只要肯定地說:你同我食左佢。

留言

SK2說…
我家的做法是讓孩子選擇,但有條件。

凡未試過的一定要食,食的時侯不能喊,不能扁嘴,要若無其事地吃。

凡不幸放了在碗中的一定要食。

一碟餸裏有不愛吃的(如節瓜青瓜)不能挑出來不吃。

要清楚明白箇中的道理,自己說一遍:父母不是迫他們吃難吃的食物,而是要他們有勇氣去面對自己不喜歡的事物,才是快樂之道!
哈哈﹗你家更有系統﹗
SK2說…
完全同意這不是好不好吃、有沒有營養、是否浪費食物的問題。

而是一個吃與不吃問題。只要你試過,瀟灑地把食物吃了,清楚知道是什麽味道,就有權說(有禮貌地):「謝了,我還是不太喜歡苦瓜的味道,可以少吃一點嗎?」
我覺得兩種教育都要有;珍貴食物是一種教育,要嘗試又是另一種教育,所以亞爸亞媽可以各有自己的教育工作。
SK2說…
Well,現今的小王子小公主要乜有乜,得到的比失去的多,珍惜比較難教(連大人都不懂)。

但嘗試是教他們體驗,教他們自我控制,教他們判斷,比較容易在生活中學習。一不喜歡(吃)即刻失控的實在見得太多。

大人懶,處處讓步,今天捨難取易,明天小王子變大爺你想教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