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原文聖經?




男孩(得意洋洋):「你知道我近來在讀什麼?」
女孩:「讀什麼書呢?」
男孩(很認真地):「我在讀原文聖經﹗」
女孩(非常驚訝):「這麼厲害﹗你懂希伯來文,還是希臘文呢?」
男孩(愕然):「我在讀英文聖經。」


*** *** *** ***


這是有香港特色的笑話,因為在香港,英語極度受重視,所以讀英文聖經,會被年輕的男孩誤會了,是在讀原文的聖經。不過,這個情況不獨見於今朝,在中世紀,由於拉丁文聖經的盛行,而歐洲的共同語又是拉丁文,所以有一段很多的日子,完全沒有人原文聖經,在那個時代,拉丁文聖經,就等同原文聖經,大家不知有希臘文抄本,遑論希伯來文了。


這個現象,在十六世紀有所改變,而改變的關鍵,是兩個人: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和埃拉斯木(Desiderius Erasmus)。古騰堡是活字印刷技術的發明者,這促使新約聖經的大量印製,變得有可能;埃拉斯木就是第一部印刷出來的新約原文聖經的編製者。


由於印刷技術在古騰堡手中趨向成熟,而無論在打響名堂或是謀利兩方面,印製聖經也是不二之選,所以古騰堡就很努力地印製聖經了。另一方面,由於文藝復興的思潮,令文人雅士追尋根源,對於古希臘的各種文化都具備相當濃厚的興趣,二者加起來,印刷新約原文聖經,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埃拉斯木是當時一位著名的學者,不過在出版新約原文聖經一事上,就有點不地道了。由於他得知另有一位主教正在籌備出版,於是他拼了老命,在五個月內把整體新約弄好,並且出版。如果你認識出版的流程,這個速度,在今天一切都電腦化的情況下,都不算太慢,就會明白,埃拉斯木當時的做法有多瘋狂。


由於趕忙出版,他所揀選的希臘文抄本並不是太好的抄本,因為沒有時間去訪尋了。最過份的是,他所選的抄本缺了默示錄的若干部分,於是他取用《拉丁通行本》的相同部分,自行翻譯為希臘文﹗也就是把翻譯再翻譯,其準確性,大家完全可以想像得到。


不過,正如所有「產品」一樣,由於他是第一本印行的新約原文聖經,所以出版後一紙風行,還賺來了「公認本」( Textus Receptus )的稱號(真的令人感慨),所以這部新約原文聖經的印刷本,仍然在聖經史上,佔有一席重要的地位,雖然或多或少,是負面的評價。


無論如何,十六世紀開始重新認識新約原文聖經,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就是削弱了拉丁文聖經的權威性,令人覺得,自己也可以回到更根源處,認識天主的話,而加上種種外在的原因,就促使了不同語文的聖經翻譯了,而這個發展,令中文版的聖經的出現,在歷史的長流上,又再流進了一大步。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