煽惑



每逢看到新聞,一大群人騷亂等等情景,我往往都會想起一件往事。

2006年初,參與一場關於中文科校本評核的「出氣會」。當時有一位年輕的男老師起身發言,大聲說:「你地SBA要計十個分數咁多,我就唔識計喇﹗」好明顯,小學生也懂得計十個分數,一個大男人說得出這麼無恥的說話,只是負氣而已。但是,他這句話一出,全場老師鼓掌雷動。那位老師也非常意氣風發,覺得自己如伽理略宣告天文真理般,完全沒有想過,自己是白爛。

這一回,令我深深明白到,人是很不理性的,尤其是一大群人,都處於負能量的狀況。老子我已經心中有火,無論別人的口號多無稽,說法多離譜,只要是一個出口,人就會起哄了。

倫理學上討論關於人的自由程度時,其中一個考慮因素,就叫做煽惑,指人受到群眾氣氛的鼓動下,傾向非理性的行為。當周遭的人都是這樣做,很容易成為榜樣,於是人就不能真正的自由作出選擇,只會隨波逐流了。

這種煽惑不僅見於實在的大集會中,你看看八達通日日賞的廣告就知道,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有自由的感覺,卻沒有真實的自由。廣告話「一洗錢就賺番」、「人無我有無所謂,人有我無就唔得」,明顯是歪理,可以說得這種春光明媚,讓各方女士心動然後行動,以至沒有人想清楚:點解花錢會變成賺錢?把消費至上主義悖論化,把貪小便宜心理變成正大光明的人生座右銘,這才是煽惑的至高境界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