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的無名性

這說法出自<發條鳥年代記>,要說明的是錢沒有自我,才可以成為你手交我手的貨幣。

同樣地,錢的無名性,讓我們按自己的心意,賦予它不同的意義。

和畢業了兩三年的學生聊起儲錢的問題,回憶自己年輕的日子,其實也大致相同。一出來工作,突然手上多錢了,突然變得入不敷支了。還未工作時,生活所需都是由家庭來,沒有錢就沒有錢,最多是不買東西。工作了,你是有收入人士,要付家用;工作有不同的需要,例如買衫買鞋;終於有錢了,許多多年來想買的東西,進入自己的購物清單;要展望未來了,可能要買保險。總之,有錢就有要花的地方,自然不夠用。

當然,乘上香港高速增長的尾班車的我,和今天畢業不久的學生,最大的不同是,我們只要踏踏實實地幹上幾年,收入會自然增長。與此同時,剛畢業的購買清單,隨著月復一月的行動,就會愈縮愈短,於是,開始有盈餘了。我們那一代,盈餘較容易增長,到了學生這一代,每個月能儲起來的,可能只有一、二千元,如果想買樓、想開展事業,沒有父蔭母蔭,難難難。

不過,當你經過了這個買樓的階段,當你生活進入中產階級時,錢的意義,又變了。錢不再是花費的東西,而是安穩的象徵。你關顧的,不再是有多少錢花,而是錢可以花多久。最大的分別是:年輕時,你會買六合彩,因為中了一百萬,可以做首期,可以去旅行;今天,你沒有興趣買六合彩了,除了有三千萬的期數。因為一、二百萬,已經圓不了你的夢。

我們要很多錢來安穩自己的心,沒有想過,是心先安穩,就不用想多少錢。

留言

zhi說…
錢...除了用來安心,還提供了選擇的自由...
要視乎情況。在我們這社會,真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但是更多情況是錢困人,而非令人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