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婦難為……


(停了好一陣子,終於重新振作,希望今年內完工﹗)

終於,福音經過成言、成文的過程後,成書了。要留意的是:耶穌死於祂三十三歲,按照我們今天的估算,大約是公元二十七至三十三年之間,因為有人推算耶穌的出生年份,是公元元年前六年。但是,今天我們相信是四福音中首先成書的馬爾谷(馬可)福音,成書的年份,大約是公元七十年左右,而最後一部若望(若翰)福音,就成書於一世紀末至二世紀初。換言之,第一部成書的福音,距耶穌的死亡,至少也有三十年,而最後一部福音,更加相信七十年。

為什麼,福音經過了這麼多年,才寫好?你可否想像到,你的一位父執輩的長者在1980年逝世,他的一生令你感動至深,你會否要等到2009年的今天,才動筆為他寫生平傳記呢?所以要三十年後才有福音面世,正正由於它不是傳記,同時也不是一人一時的感動而動筆的。

因此,正如路加所言,「著手編成了記述,我也從頭仔細訪查了一切,遂立意按著次第給你寫出來」。福音所以寫出來,是有一位或以上的有心人,認認真真地去尋訪考據,最後按應有的次序,寫出來。

特別要留意的是這個「按著次第」。按照我們今天的觀念,就是指福音是按耶穌基督的生平事蹟先後,一一序列出來。問題是,你很容易就發現,四部福音的事蹟次序,各有不同,就算是耶穌基督上訪耶路撒冷城,不同的福音都會有不同的次數,那麼,這個次第是什麼意思。

我們應該把這個次第,理解為聽者、讀者的次第。時常要記住,四部福音不是博物館文獻編寫,也不是歷史學家的博士論文著作。福音,是要面向群眾,而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群眾,各自有不同的生活,因此對福音的內容,也有不同的向度要求。正如一個傳教士、傳道人在香港紅墈體育館佈道,與在埃塞俄比亞傳教,即使同樣是傳播福音,說話的內容,也會有很大的分別。同樣的道理,四本由不同信仰團體所衍生出來的福音,也各自有自己的歷史背景、生活實況,所以就各有各的「次第」。

因此,成書的過程,聖史手上應該是有不少不同的奇蹟集與言論集,正如若望(若翰)所言,「為這些事作證,且寫下這些事的,就是這個門徒,我們知道:他的作證是真實的。耶穌所行的還有許多別的事;假使要一一寫出來,我想所要寫的書,連這世界也容不下。(2124-25)

原來,當時難為巧婦的,不是沒有材料,而是有太多話可以講,卻要巧妙地揀選,最合口味的言與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