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傳統

從報刊新聞中,得悉某老牌名校即將舉行八十周年校慶,而城中不少名人均是舊校友,因此必會鼎力支持云云。過去看到這樣的新聞,總覺得難以想像:畢業三十年,對學校仍然如此情深?由於自己是畢業於普通的地區學校,所以你說是酸葡萄心理也好,化外之民不懂文明世界也好,總之,就是覺得不可思義。

 最近,在偶然的機緣下,看了某名校所辦的文化晚會,對這種深情,多了幾分理解。以名校的標準來說,這所學校未算是最頂尖的,但是當晚的表演,由司儀到燈光,都是學生一手包辦,中西樂團與中英文話劇,說不上職業水平,卻也是有板有眼,絕對不是雞手鴨腳。兩個司儀說不上生鬼有趣,但是英語流利,儀態大方。

 簡單來說,在這裡讀書的同學仔,都是「有料到」的。也因此,當校監說:you are a good, but you will be great的時候,我沒有覺得毛骨悚然,反而覺得是期望甚厚,愛之愈深的感覺。真的,在群英薈萃的學校,學校變成「雄姿英發」的江山,能在其中打拚,流下淚與汗,而有所成就,必然是一件難忘的成長經驗,又難怪畢業生對學校如斯念念不忘。

 這個念念不忘,可能是某同學獨力帶領一群師弟或同學,辦一個遊戲攤位,而這個攤位,又成為當年最矚目、最多人談論的焦點。又或是一群同學,可以在校園留連到半夜,把一個展覽的模型趕出來,明天參展。雖然展品未必矚目,為這群年輕人來說,卻是一個永難磨滅的記憶。

 更何況,叻人雲聚,你總會有傑出青年的師姐,或是當某某司長的師兄,甚至有取得諾貝爾獎的老校友。這樣的個人經驗,這樣的大傳統,誰能忘懷呢?

(原刊於<文匯報>,2009/11/12)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