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晉惠帝


在網上搜尋圖片時,不經意看到一篇網誌,談的是「同理心」的問題。作者說今天的小朋友愈來愈沒有同理心,因為物質太豐富,生活一無所缺,對於別人的苦難,都帶有「何不食肉靡」式的疑問,也就是指晉朝的惠帝,當臣下告訴他天災發生,災民沒有東西可吃,惠帝感到很奇怪,問:「他們為什麼不找肉碎來吃呢?」文中舉例:新聞報導泥石流淹村的慘劇,一位資優生小朋友會問:「為什麼他們不住在山上?」

在香港,我想晉惠帝化不算太嚴重,不過沒有同理心,卻是昭昭可見,特別是有傭工的家庭。只要有傭工,小朋友就很快學會了,這人,是我家出錢請回來工作的,所以服待我是應該的。小朋友很快就總結出一條冷酷的道理:等價交換。你所以幫忙,因為我付鈔,因此,銀貨兩訖是人生的黃金法則。至於什麼同情呀、理解呀、關懷呀,離今天的小朋友,很遠很遠。

我並不覺得香港的小朋友太沒有同情心,如果是天災人禍,地震海嘯,我看到的香港小朋友,仍然會傷心關懷,雖然力度未必如我們期望這麼深。不過,對於身邊人的尊重,對弱勢社群的關係,老實說,他們很容易採用等值交換的觀點。這一點也可以解釋小朋友為什麼不願意對管理員、清潔工打招呼。為小朋友來說,他們只是屋外的傭工,為什麼要對他們那麼有禮貌呢?

當我們問小朋友為什麼不能對別人有禮貌,沒有同理心,我們首先要問的是,在這個物質太豐富的社會,在這種明碼實價的文化中,希望人人有同情心,大人如何可以以身作則,才能移風易俗了。

(原刊於<文匯報>,2009/12/1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