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面世,請支持﹗

雖然這是第二本書,感覺是第一次當作者。
上一本書近於工具書,為的是普及神學而寫,內容也是參考其他資料而成,所以沒有屬於自己的感覺。
今回這本是自己的反省,感覺很不同了。
書寫出來了,當然希望有更多人閱讀,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在以下地方購買:
塔冷通心靈書舍
油麻地窩打老道20號金輝大廈一樓(油麻地地鐵站B1出口過馬頭右轉,大廈門前按16即可)
公教進行社
香港中環干諾道中15-18 號大昌大廈
下面是這本書的序言:

自序:絃內外之音

但我若沒有愛,我就成了個發聲的鑼,或發響的鈸。(格前131)

大概是四年前,信仰生活互動坊開辦了一個關於靈修的課程,其中一課邀請我主講,當時我的講題是「文字靈修」。當時談到寫作也是靈修的一種,因為寫作需要想得更深、更透徹,才能化為文字,進入人心。

今天回頭看,這說法有點看輕了靈修超越個人的一面,但是我仍然相信,為自己的信仰來說,寫作是一個很好的反省工具。因為只有願意再進一步思考的人,才可以把自己的感覺寫成一篇完整文章、詩歌、小說。

這本小書的三十多篇文章,就是我自己靈修反省的結果,文章中,尤其是幾篇小小說的內容,可能有點離奇,但是絕大部分都是據事實寫成的。現在回首看來,文章整體的氣氛是沉重的,這也是我想不到。在十多年的信仰經歷中,原來目睹的而又留心中的,往往都不是這麼令人愉快的事情。不過,我總相信,在痛苦中的反省,為信仰來說,未必不是福份。

不過,關於信仰的寫作,我總是相信,並不是我一個人在寫的。早期教父有這樣的一個類比:天主默感人,就如人以一個撥子撥動琴弦,而那個發出悠揚音樂的豎琴,就是先知和聖經的作者了。我當然不是聖經作者,但是你和我,在領洗時,也領受了先知的職務,所以我也相信,我也是一根弦,天主撥動的一根弦。

不過,那音樂,是否就只是來自天主呢?宋代蘇軾曾經寫過這樣的一首詩: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琴詩》

這首詩的意思是:如果琴本身就可以發出音樂,為什麼沒有人彈琴時,它沒有聲響呢?但是,如果說音樂是來自彈奏的手指,我們何不側耳在手指上聽歌呢?所以,真正的樂曲既不是來自琴,也不是來自手指,而是在於人琴相應。同樣地,天主要奏的音樂,是一首合作而和諧的歌曲,在這首歌曲中,要有天主,也要有你。

書名固然是來自德蘭修女的名言,也同時呼應以上的說法。當然不是要說,當我寫每一篇文章時,覺得天主就坐在我身旁或頭上,甚至握著我的手來書寫。有時候,天主是一份愛的感覺,祂讓我寫出關懷;有時候,天主是神父口中的一篇講道,啟發我寫出道理;有時候,天主是一件不平事,讓我疾筆奮書。正如天主用多種的方式啟示先知,在今天,祂同樣以不同的方式,啟發我,也同樣啟發你,用信仰的角度看這個平凡的世界,從而讓自己,也讓別人,明白天主的愛。

個人把書分作四個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的主題「讓聖言成為血肉」。在《若望福音》中,聖言所成的血肉,就是基督,這是在談降生奧蹟;為我們每一個教友來說,聖言也同時臨在自己這個血肉之軀中,讓我們可以活出聖言,而我們也因此可以讓聖言成為有血有肉的生活,不再是超乎九天的玄奧道理。

為我來說,「讓聖言成為血肉」,也可以解作「成為骨肉」,就是指自己的兩個小朋友。在這一部分,主要是和兩個小朋友相處時的信仰反省,也有一兩篇是其他生活中的信仰反省;至於第二部分「這話生硬」,就是個人的信仰反省,角度有點特殊,未必人人可以認同;「直到地極」是兩次朝聖回來寫下的感受,帶一點異國風情的信仰反省;「你們聽聽撒種的比喻吧」是以小小說的形式,希望可以讓大家看到不同的角度,這部分也是自己最喜愛的,因為採用小說的形式,實際上是一個開放的信仰反省,每一個閱讀的人,可以在故事中看到不同的重點,這正如耶穌採用比喻的方式,並不是真的要人聽不懂,反而是希望人以自己的生活,來聽懂這些比喻;當代所興起的故事神學、敘事神學,其根源也在此。

最後,帶點神學色彩的信仰反省,也是這本小書的其中一個特色,而個人這幾年在宗教學部畢業同學會內尸位素餐,殊無貢獻,希望這本小書,可以稍作贖罪,也希望各位先進後進,在寫作上,為本地的神學多出一分力﹗

留言

SK2說…
I ll go get a copy tomorrow!
匿名說…
峰哥:

在家沒有你的電郵,就在此處記下拜讀大作後發現的幾個"錯誤"吧.

p.12 我想是:快"人"一步,名校達到
p.24 計程"車"
p.42 正式版本的誓詞是:我都"永遠"愛慕尊重你.
p.42 二人三足,繩磨到的應是腿不是手.
p.45 第一句似乎有點問題.耶穌或者會說甚麼?還是應用英文的文法來看?
p.57 注腳中2000"年"
p.64 "張"望

靚仔

p.80 唸唸有"詞"
感謝感謝,如果有機會再印,定會修改﹗
匿名說…
你下次出書我自薦做"二校". 嘻嘻,其實想先睹為快,又不想太辛苦(通常一校辛苦D).

靚仔
當然歡迎了﹗下一本是新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