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懸殊

你認識郭志怡嗎?

我不認識,但是這個星期六的信報,用了一版篇幅專訪她。這也沒有什麼出奇,因為信報什麼人也訪問。可到了黃昏,我發現GOOGLE版面上那個「熱門搜尋關鍵字」欄中,也出現郭志怡這名字,好奇鍵入,赫然發現,這位有家勢有事業女士,去年開餐廳時,各形各樣的文字媒體都有報導,可以說,不費吹灰之力,已經做到99.9%創業的人做不到的宣傳了。

這不就是今天的貧富懸殊囉。

觸目所見的貧窮固然令人心傷,不過在香港,要過非洲規格的生活,還是可以。不會餓死,有書讀,仍然可以周圍行周圍企,至於是否行屍走肉就無人理。但是深一層的貧窮,卻正陰乾大部分人。

深一層的貧窮,就是機會的大幅縮水,資訊的極度不對等,階級的屏障,令爾等下流人士,只能在溝渠中浮浮沉沉,永不超生。

今天,下流人士與上流人士,都可以有一個學位,問題是一個是哈佛一個是嶺大;即使上流人士不成材,讀不了哈佛,可是他也可以有一個擁有哈佛牛津畢業生的網絡;即使他生性孤僻,無朋友,但是年年跟父母去五大洲遊樂,他的PROFILE仍然是下流人士一世都跟唔上。

沒有社會網絡沒有文化資本,如果連學位都沒有,你憑什麼和這個社會講上進呢?讀副學士?正如增加社工人手不一定救得了問題青少年,卻一定能提升社工的子女的競爭力一樣,愈來愈多的課程,最肥的,還不是教人者,以及它背後的機構。正如我所認識不少的老師,教BAND 3學生,養BAND 1的子女,就是香港森林的法則了。

這種貧富懸殊是制度化的,叫人絕望的,是只能夠掟鞋發洩的。

所以,當唐英年說人家也要尊重他的表達,實在是只有粗口以對。大家都是在香港教育馴化出來的產品,你估80後去過阿爾蓋達洗腦,會突然膽生毛不顧自己的身家性命財產,專門出來玩嘢嗎?過激手段背後的,就是這種全面封殺的大背景,為政者不去反省鬆綁,反過來要人家尊重他,豈不是百佳惠康要士多尊重它們的生存權那麼荒謬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