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唔知聽日事



        報紙親子專題介紹一位傳媒人如何為自己的子女選學校,而該名人的兒子,即使派了一所不錯的小學,最後還是轉去陳守仁,因為是英文小學。原因是他日讀大學,英文好始終有著數。
        太太對這種轉來轉去的做法不認同,對小朋友的心態有不好的影響。我同意的同時,反覺得這樣的父母,香港多的是的同時,又非常天真。
        如果你自己一手湊小朋友,就很容易知道,眼前小朋友已經有太多成長問題,急需你解決了,十幾年的事情,到時先算吧﹗眼前如何與新同學仔相處,做功課的困難,成長的困惑,一一殺過來。我的兩位大少小姐,好明顯開始了自我認同的階段,雖然兩位的開局都算好----一位覺得自己明艷照人,一位覺得自己英俊有型----但是這種自我催眠又可能成為日後煩惱的伏筆。提點他們有紀律,做事要有手尾呢?亂七八糟的事多得要發脾氣,還想十八歲時入大學?等我未俾人激死先算啦﹗
        那些老是關懷子女遠景,心懷遠象的父母,我幾乎可以斷言(1)有工人;(2)自己很忙;(3)很少和子女困獸鬥。正如大公司的CEO鍾意吹水,特首喜歡八大產業,只有站得很高的父母,才會天真到,自己揀了間英文小學,未來兒子就會出人頭地。這種思維,等同買膠原蛋白補充劑就會皮膚好一樣,是消費世界的信仰,而不是什麼硬道理。

留言

苑玲同學說…
同意。我在校內做福音工作時,也遇到不少這樣的家長,我心裡只有想…這真苦了孩子…
妳會在學校工作?真的不容易了。
苑玲同學說…
是的。我會在學校內做福音工作,而未來也會長時間駐校,因為我們新的植堂將在學校內。在學校內服侍,讓我更感到福音是需要以行動來實踐,以愛心來回應…但真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