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還是在香港落腳的人?

        瑞銀分析員很老實地說,窮人應該離開香港,因為香港的樓價太高,所以窮人應該讓位,把空間挪出來,讓有錢人進駐。
        如果香港實情是一間高級法國餐廳,你不能說阿分析員講錯。窮人當然不能多舊魚,也吃不起法國蝸牛,那你還佔座位,實在說不過呀﹗
        問題是:生活在香港的人,究竟是活在一個叫做家園的地方,是一個社會的公民,有相近的精神面貌的群體,還是,香港只是一種叫做繁榮的佈景,實情是掠食的地盤,有獵物就駐紥,無就走頭的一個地圖上的小點呢?
        這確是一個問題。
        老一輩的,實情都是個人主義者。成敗都是個人的原因,特別是發言者是所謂的成功者,香港究竟是怎樣的模樣,他們不是由觀察得來,而是由自己的經驗中塑造。不符合個人的經驗或感受的部分,就是問題。
        所以,香港可以是台北,可以是上海,可以是華盛頓。只要能夠繼續自己那種意識型態,繼續自己生活模式,香港,不過是抽象的名詞。
        至於所謂的八十後,就是帶著打造家園的思想來生活。天星碼頭拆掉,不影響五十後的生活,但是為八十後來說,這等同亞媽把自己珍藏的HELLO KITTY倒落垃圾桶。你理得我有用冇用?這是我的,我留下才有我的回憶。
        我這種夾在中間的,既不完全認同(或否定)五十後的個人成就觀,又不完全感受(或沒有感受)到香港是我家的世代份子,總會在中間游離。    這叫我回憶起自己當年看中英劇團的「我係香港人」。八十年代的事情,回歸是遙遠卻會發生的事兒,自己要如何理解自己的身份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