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淵羡魚

        兩年多前到北海道旅行,太太駕車,在山路上千廻百轉,不久,前面有一輛開得不快的貨車。太太看它行得溫吞,就超車。一轉出來,對方的反應是----減速,讓你更容易過了它。
        太太駕車好幾年,在香港,一次也未曾遇過這樣的司機。以香港基準,別人扒頭,不加速讓它扒不了,已經是君子典範。
        然後,是處境選擇。
        在百佳排隊付款,如果人龍甚長,你能否心如止水,排一隊就不作他想,而不去觀察衡量,那一隊最快呢?
Xxx                   xxx                   xxx
        上星期,不少人一窩蜂湧去買鹽。我的解讀是:面對災難,人總想有行動,做點什麼來讓自己安全一點,這是減壓的方式。在香港,人最常做、最熟悉的是什麼行動呢?當然是購物啦。正是由於香港人習慣購買,買東西令自己的心好過一點,於是有謠傳與這種買東西的本能契合,就能引起風潮了。試想想,如果謠傳用碌柚葉洗身三次可抗幅射,你估有沒有那麼香港人參與呢?當然無啦,沖涼咁煩,並且,不符合我們的生活模式。
Xxx                   xxx                   xxx
        當我們為日本人在大災難中井然有序而欽佩,為自己在沒有災難中都咁慌亂而羞愧,其實那一切都是果,而不是因。無論是秩序與混亂,也無關種族與膚色,而是每個人在最細微處的磨練。我們如何對待別人,累積而成為社會風氣,而社會風氣又反過來制約每個人的行為。
        想讓人佩服而不想丟臉?今早先向別人笑、說聲早,並且不要在行人路上,不斷過人還要在心裡咒罵「點解可以行得咁慢」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