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來宰還是當寵物?


        報導說,母親悉心教導下,兩歲半小女孩認得英文字2000個。然後,大家就議論紛紛。有人話對小朋友成長不好,有人話有助她未來發展。
        這是很典型的港式育兒女討論方式,就是說話者各自都有潛在假設,但是在討論時又不會先檢視這些假設,於是往後的討論,不過是口水戰而已。
        假設我現在養一頭豬,由於我悉心照顧,日長百斤,那我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呢?如果我是豬肉佬,就當然是成功;如果我不過無聊想養頭寵物,好明顯,就要再花一筆錢,為肥豬減磅了。
        透過嚴格控制令商品質素提昇,算不算一個父母應該做的行為?報紙說,小朋友也不抗拒,還很開心。奶農都懂放貝多芬讓母牛心情愉快,但是心情愉快只是手段,目的還是擠多點奶。
        然後,是所謂2歲半識2000字的價值問題。究竟一個小朋友2歲半認2000字,代表什麼?牛津字典收入約30萬字,那是否代表小朋友到了37.5歲,就會化身人肉版牛津字典?問題是,我連印刷版牛津字典都不要,查字典上網查便可以,幹麼要人肉字典?
        從來沒有人走出來證明,小時了了,大必定佳,也就是說,兩歲半認2000個字,與他日後成為什麼人,其實你我都不知道。只是,港式父母對於成就有以下一個假設:快人一籌。首先要快,所以數量很重要,因為只有數字最能顯出速度;其次是比較,究竟快出來的東西是否好野,大家未必認真深究,但是比其他人快,本身就是成就。
        要記住,這個只是假設。
        我常講的一個例子:兒子兩歲時已經對答如流,但是他同齡的一位友好還是講單字。到了四五歲時,這位友好已經變成了機關槍和長氣袋,見面對他說最多的一句是:你可唔可以收聲呀?到了現在,兩個都9歲左右,一天到晚言不及意辭不達意,老是超爆勁。
        幻想中,兩歲半認咁多字,日後就會是大學教授或商界強人。實際上,可能只是初中就能操流利英文粗口問候同學而已。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