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耶穌,得水牛



        看到蘇樺偉賣廣告,一方面覺得社會會重視殘疾者,有文明的欣慰,另一方面就是資本主義作為一種信仰的力量,愈發巨大。
        幸福當然是在蘇媽媽的身邊,但是與幸福傷風素有什麼相干?廣告的訊息,意圖把一種藥物昇華成為一種價值,那還不是造神運動。
        這也是近年廣告經常使用的手法:你有腦退化症會失憶嗎?買鑽石就永恆不變了;子欲養而親不在嗎?食奇華月餅就可以補償。也要有廣告安慰你:教養子女很不容易嗎?着鴨仔衫就會變乖;性慾得不到滿足嗎?飲多兩枝可樂就會身心舒泰…..
        這才是今天香港社會最大的信仰宗派:血拼教。一切問題,我們透過花錢的感覺,就可以迎刃而解了。這就正如往日的傳教狀況:傳教士原來寫「信耶穌,得永生」,可貼出來的招牌日久破損,永字少了一點而生字少了一劃,結果變成「水牛」,可這比永生更加吸引,因為它直接量化,具體可用,正如真正的幸福與永恆,為我們這個以錢衡量一切的都巿來說,太抽象了,還不如實實在在可以買到手的東西,以及購買過程的幻象快感,來到容易與真實。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