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線


    讀楊照《我想遇見妳的人生》,獲益良多,內裡值得思考的地方甚多,加上自己叫塔冷通入貨,自然要做點宣傳了。
:p :p :p             :p :p :p             :p :p :p
        絕大部分的香港父母都用很大的心力在自己子女的身上,關顧他們的學業與課外活動、舉止與交際,忙得不可開交,卻很少人會先從根本思考:你如何看人的本性呢?
        人究竟是想做好自己,還是想得過且過?人有自我完善的熱情,還是只嚮往豬玀的生活?
        以我們社會熱賣什麼《虎媽的戰歌》、《怪獸家長》這類書籍,不難窺見大部分家長心中,都是「中國人是要管的」的心態,而再探究下去,就是不相信自己的子女,會自自然然地奮發上進、學好變紅。說得再誇張一點,就是覺得自己稍為放鬆,子女就會變下流肧,投身豬欄過豬玀的一天。
        有人會說,不是我覺得子女不會努力,但是不可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妨一想:這條起跑線,究竟是你的,還是孩子的?
        楊照的女兒在音樂上有點天份,加上父親本身對音樂的認識也深(習小提琴、寫樂評),所以年紀小小,就已經贏在起跑線了。於是友儕言談之間,總會問楊照,是否準備栽培女兒成為音樂家。楊照的答案是不知道,而這個不知道,有三重的意思:
(1)   不知道女兒做不做得到。音樂家不是一條容易的路,女兒是否能夠走下去,難以預料;
(2)   不知道女兒的人生路怎樣走。今天愛音樂,明天可以她遇上更愛的另一樣事物,願意投入更大的熱情,這不是自己可以控制;
(3)   第三個不知道卻很特殊:「我一點都不想預知妳的未來會怎樣,更不會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塑造妳的未來。……我一直對將來的妳充滿好奇。人會怕老,會懷念青春,一部分原因就是年紀愈大,生命愈固定,許多可能性一一封閉了。知道自己沒希望當飛行員,知道自己沒希望當詩人或科學家,知道自己沒希望得諾貝爾獎,只能當現在這樣的自己。青春提供的,就是大膽、沒有邊界的夢想;青春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對自己的未來,還有許多想像與更多好奇。
我們當家長的,可否對生命還有一份好奇呢?楊照在這裡,其實是重申生育下一代的真正意義。如果我們只是為了重複或優化自己已有的人生,生育其實意義不大,倒不如自己努力一點,做好自己,可能成份效益更優。兒女的最大意義,是那種無限的可能,是我們相信,他們在自己的基礎上,會拓展有更遠更大更宏闊的世界。
很明顯,楊照的起跑線與我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他願意把女兒的起跑線,設在天空中,讓女兒踏上他的肩膀,躍進天空。我們的家長呢?究竟是起跑線還是界限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