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亦何歡,死亦何憾?



        開學未足三個月,四個學童跳了下來,而且全都是年紀輕得要命的,其中一個與我的兒子同年,實在有點心寒。由於香港學童自殺的高峰期在九月至十一月,因此聯想到學業壓力,是很自然的事情。
        壓力這東西,誰都有,可壓力大到輕生,就不是區區學業沉重可以解釋了。況且,輕生者也不一定有學業問題,反而不少讀書讀得相當爛的同學仔,仍然龍精虎猛,所以,壓力是原因,卻不是決定性的原因。
        看報導,各方面互相扯皮,家長說學校太沉重,學校說家長太多要求,其實就反映了一個事實:大家都不關心小朋友本身。
        這才是問題的所在。
        一天到晚,小朋友究竟有多少時間是在「生活」呢?學校的問題,不僅在於學業的壓力,更在於他們在學校,有沒有真實的生活。我的女兒回家,從來不談上課學過什麼,而她最關心的,是帶零用錢回校買東西與其他同學交換,鄰班哪個男同學lovelove自己班哪位女同學等等。為一個幾歲的小朋友來說,這些才是他們的生活,而不會是動植物公園有什麼花,也不會關心彼得買3個橙每個3元總共有多少元。
        然而,家庭學校同携手,孩子有氣無處透。學校本來就非人化得很嚴重,跑兩步又說危險;現在直升機家長橫行,一天到晚都要小朋友做有意義的活動,結果有三成小朋友連玩遊戲都說不享受。
        撫心自問,如果你放工後去玩,都要訂定活動目標,都要有意義,我諗,你都有跳樓的衝動吧?
        所以,不是有什麼東西讓人去死,而是我們先要問:究竟今天的小孩子,是否真的活著?如果感受不到自己的脈博跳動心情起伏,那麼,生與死之間的隔間,其實只是很虛幻地存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