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的局限


        感謝友人提供百度的影音網址,讓我三天內把House 8看完。於是,全劇終,第一次把一齣美國電視劇集看完。
        上一回追美國電視劇已經是X Files了,真是白堊紀年代的事兒了。
        當日沒有看X Files的結局,原因是明知不好看,而又因某種原因(現在已經記不起來)不能在電視播出時看到,而當代互聯網又沒有這麼發達,要找回來很不容易,就讓它逝去算吧。從別人的反應來看,我這個選擇也錯不了什麼。
        到了House,沒有理由追到第21集,就此打住吧?結果?當然是失望。
        這不是誰的錯,而是電視劇本身的原罪。喜歡看House,因為它嘗試探討一些很基本的人生問題。痛苦、選擇、責任、本性等等,而這一切呈現在一個人身上,並不是以一成不變的方式來表達。今天你愛我不代表明天你仍然愛,或是仍然用這種方法來愛。House是一個長期受腿痛折磨的人,但是這又不代表他只有痛苦。痛苦是客觀存在,但是如何處理面對痛苦,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但是,人究竟是否真的會變呢?Wilson知道自己的癌病沒救了,想做一個任性的人,結果卻又回到自己的常態中。兩個人一起,又是否會互相改變呢?……
        每一集,以一個病患作線索,最好看的永遠是劇中人物各自的生活發展及變化,會有很多微妙的體會和得着。
        然而,走到這一季,人物本身可以發揮的特質,其實已經開發殆盡,於是很有重複糾纏的感覺,雖然這是人生真貌,但是作為作品,就變沉悶。況且,走向結局,電視劇為了製造高潮,很容易就安排一些極端的處境給主角,而人面對極端的處境,真正值得探討的,是如何理解和思考這些問題。正如聖經中的約伯記、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記等等,長篇累牘都是心靈的探討。
        但是,電視劇不能夠這樣做,一來畫面的本質必然地帶來劇情推展的要求,二來講得太深,即使是美國劇集,大家都會「唔佑你講乜」。
        於是,最後一集變成最差一集,劇情固然犯駁,更悲哀是人物的性情根本不符。與season 6的最後一集相比,簡直難以相信,是同一齣劇。我寧可看到House真的死掉,也比現在肥皂劇的結局,好一萬倍。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