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的靈魂


        這書的作者是一位陪太太到挪威工作的台灣記者。會買來看是翻到書中談挪威歷史的地方,感到是認識挪威的一個機會,但是想不到,帶來的感受會這麼多,這麼深,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書。
        這本書,為我個人來說,有點解開了一個迷思:人為什麼愛國?如果國家富強是愛國原因,這是趨炎附勢吧?但是,世界上不少小國,從來沒什麼值得誇耀的地方,愛的又是什麼?如果就是一種不可言說的感情,這不應叫愛國,這可能是愛鄉、愛地,不是國。
        原來,挪威有五百年被「外國人」統治的歷史,就是鄰國丹麥和瑞典。特別是瑞典,原來在1905年挪威立國前的一百年,瑞典和挪威的關係,類似今天英格蘭和愛爾蘭的關係。到了1905年,挪威人公投,最後決定退出與瑞典的聯盟,自立一國。當時的挪威,還沒有發現石油,也沒有北約成員的身份,人民冒着被瑞典攻打的危險,仍然要建國,當中必然有其更信念。
        全書可說都是圍繞這個挪威的信念而寫,書名「小國的靈魂」,正是要探討,挪威的國魂。但是,身為記者的作者,沒有從抽象的角度入手,他談到自己探訪遊歷過的挪威城市,述說其中的歷史與個人的見聞,由此帶出挪威人所捍衛的信念。
        書中有很多細節相當有趣味,大家可以慢慢看,而在細節中,作者指出挪威人的最核心價值,就是人權。相信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基本權利,並且盡可能地公平地對待每個人,這就是挪威人所以成為挪威的核心。因此,當不少人都揶揄或質疑挪威監獄的豪華,作者更要指出,這只是挪威人對於自己的信念的貫徹,並且相信這才是真正改變他人的方法。在挪威,坐牢表現好,還可以攞假回家,而且從未試過有人一去不歸。
        作者幾乎在每一章的結尾處,都會以挪威鑑台灣,提到與台灣相類近的處境中,為何台灣不能做到挪威這樣,有一個貫徹如一的信念呢?我自己覺得,這種刻意的類比有時反而削弱了本來述說的內容,因為挪威的情況,其實不囿於台灣,而是可以讓更多的社會加以借鑑。
        特別震憾的是作者所經歷的一場罷工。原來在挪威,每年四、五月就是罷工的日子,因為這段時間,勞資雙方就會商討加薪幅度,談不攏時,工人就會罷工。作者經歷的那一次,是近年最嚴重的一趟,沒有人收拾垃圾,學校全面停課,甚至監獄也因為人手不足,讓部分犯人可以提早釋放。如果用香港政府和商家的說法,這些工人應該全部坐牢,甚至以叛國罪處決了。挪威的結果,卻是商家與政府投降,由3.75%的加薪率,提升到4.5%,事情才平息。作者觀察到挪威的社會,大家對生活不便有抱怨,卻沒有人會指責工人不應該為自己爭取權益,甚至總理夫人也加入罷工,不見得是什麼大事。
        這樣的情況,香港人情何以堪?
        我想,一個國家所以可愛,首先是它願意愛每一個人,而不是因為要愛自己的人犧牲。如果我們能有這種公平對待每一個人的心,並且匯合起來,打造我們的社會,這個國家,才是可愛的國家。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