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謀殺及生命的意義》


        這本書告訴我,明光社的取態,其實是一種擇偶策略的表達,蔡先生對同性戀、色情及變性激烈反對,也是因為害怕自己的基因不能夠灑遍全世界而已。
        雖然它這個觀點頗合我心意,但是要我完全接受該書所要說明的進化心理學,感覺總是怪怪。本書的作者是一位進化心理學家,就是主張進化動力,是人的心理機制構成的根本,而進化離不開兩回事:自己不要早早死掉(書中稱為「個體存續」,以及後代要好好成長,把自己的基因發揚光大(書中稱為「生育努力」)。人類千奇百怪的行為,都離不開這兩點(及其後續的追尋)
        由於這門心理學備受爭議,所以作者用了不少篇幅說明這門學問的基本原理,例如指出進化固然是行為的動機,但是這不代表我們在行動當下就把性交和吃飯,在茲在念。正如候鳥南飛的根本原因是生育和生存,但是飛行中的大雁並不意識到這一點。
        不過,這書把進化的理念再進一步演繹,指人因進化的緣故,腦裡衍生了好多個不同的「次級自我」,即應對不同的情況而產生的一套策略和機制,故此我們雖然凡事都為生存與生育而努力,但是卻在不同的狀況,有微妙的差異。例如同樣有人借了你五十萬元不還,如果這是朋友,你有很大機會上門討債,甚至大打出手;但是,有一種人叫做兒子,你卻願意為他付出二百萬以讓他們成材,一般來說,我們叫這是親情,作者說是基因傳播的熱情。
        如果你不想慢慢地看這書,我特別推薦你看作者重新演繹馬斯洛的行為動機理論。如果讀過中國文化科的朋友,在人生的意義一課中,就有提及這套理論。本書作者認同這套理論,但是指出,這六個層次,下三個也就是讓自己可以生存下去的動機,而上三個就是生育的動機。本書作者還再提出三個層次,指出人在生育以後,還有養育下一代的人生動機,因為人不僅為了把下一代生出來,還要把他們養大,才可以讓自己的基因,好好地灑遍世界。
        書的論證具說服力,但是,要我接受自己所以努力讀書、工作,只是為要生仔,總有點怪怪的感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