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拾香記》


        看到報導,陳慧參與佔領中環,好震憾。
        這是一種情感的牽引,由《拾香記》而來的。老實說,十多年前讀過的《拾香記》,內容已經褪色,但是那份關乎八十、九十年代的香港的情感,仍然溫暖我們的心。那不是最好的時代,也不是最懷的時代,卻是屬於我們的時代。感覺,有點像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裡的文革小日子,不是好的,卻是我的。
        但是,正如陳慧所言,「我唔見咗我嘅香港。」這是說不清,也很難冷靜地述說的一種感情,不明所以地引動自己的情緒。那個香港也許不是真實存在的香港,卻是那一代人的歷史、經驗和根由。回望,一切卻正在消退、面目全非以至崩潰。
        我讀的那個版本的《拾香記》,書脊上「七字頭」三個字,代表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寫的,或是讀的,或是記憶的。小說中的連拾香,生於1974年,死於1996年,其實就是說,這本書是寫在這時期的人,所看到、經歷過、體味的香港。這是一個具可能性的時期,而這時段成長的人,聽過動亂不安的上一代的人生,自己經歷了現代社會的萌芽、崛起以及最燦爛的時刻,並且要接受在自己成長後,走向破落的一種末日感。
        有人說,不同的年紀讀紅樓夢,看到的東西截然不同;我想說,在不同的香港讀《拾香記》,你會有截然不同的情懷。不是你變,也是書變,而是世界已經不同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