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產遇上冚家鏟

        星期六在塔冷通心靈書舍主講關於同性戀的講座,結束後讓聽眾分享,其中一位表明不接受反性傾向歧視的立法諮詢,「那有人歧視他們?我們這裡個個都是正常人,誰會去歧視他們?」
        我倒沒有動氣,在中產意識型態極強的香港教會裡生活,早做好心理準備,要面對這樣的言論。這種「我感覺很好,你不要來搞亂我的生活」,並且把自己的良好感覺,無條件地賦予所有人身上,還要抱怨你不識好歹,不自我感覺良好,正正是今天香港教會(無論天主教或基督教)潛伏的主流。
        《我的底層生活》裡,作者任職女侍應時,有這樣的一個觀察:
    我發現一個大原則,無論我們怎樣做,那些身上穿戴十字架或WWJD(What Would Jesus Do)鈕釦的人,就是會以不滿意的眼光看我們,彷彿他們把女服務生跟抹大拉的馬利亞原本的職業搞混了。(49)
        很多基督徒的幻覺,認為窮人就是沒有錢的自己。即使沒有錢,也應該像自己這樣埋頭苦幹,規規矩矩地做事,不要產生混亂,如果真的吃了虧,也要忍一忍,以大局為重。他們的想像力貧乏到,不能夠想到,當自己沒有了中產的優勢,當啞忍也換不來一片麵包,自己都會反抗。
        想想當年耶穌在聖殿前橫掃攤的情景吧。他不就是長毛、V煞和古思堯。
        但是耶穌有他的道理喎。你抗議。
        不少人引用村上春樹的「高牆與蛋」,而當中有一句話很重要:
「以卵擊石,在高大堅硬的牆和雞蛋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那方。」無論高牆是多麼正確,雞蛋是多麼地錯誤,我永遠站在雞蛋這邊。
        留意的是,村上沒有說蛋一定正確而牆一定錯誤,但是當「以卵擊石」時,他永遠都站在雞蛋的一邊。個體與體制對抗,先吃虧的,一定是個體,所以村上是本於人道的立場,永恆地站在弱者那一邊。

同樣地,耶穌善待每一個個體;他不論判淫婦,也沒有叫撒瑪黎雅婦人不要吵,好好接受自己是二等人的身份,等等。信仰本來是先天地站在弱者的一邊,只是太多強人加入教會了,我們忘記了世界的真貌,反而把自己這個中產的教會,當成了世界,應該在愛內好好和平共處。這不是信仰;用尼采的說話,這是奴隸的倫理,目的是讓奴隸過得感覺良好一點。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