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目的之路》(The Path to Purpose)

        雖然這本書有「亞媽係女人」的嫌疑,但是當中的內容,仍然可以視為提醒,讓我們在陶成子女,真的想清楚,什麼才是最重要。
        全書的理念很簡單:社會愈趨向「快速達陣」的模式,年輕人的心,愈走向荒蕪之路。成年人自己感覺不安穩,對未來沒有期盼,不要把這種思想也灌進年輕人的腦裡。要多與年輕人講人生有目的,前途可以遠大,而不是老叫他們默好書,考好今次試過關,又或是任由他們玩電子遊戲,把那種過版式的慣性變成自己的本質。
        書的開始談到作者訪問了不少年青人,作者發現,很多年輕人沒有真的的目的。這涉及如何理解目的的涵義。為作者來說,目的應該與「使命」、「召喚」等字眼連結起來,因此他認為非常個人的目的,並不是真正的目的,那些說自己要考好試固然不算,就是專注藝術創作,他也認為是一種有缺失的目的。
        目的是一個遠大的方向,與世界息息相關,這才是作者心目中的目的,同時也認為這樣才能把年小孩子培育成材。
        為此,作者提出十二項能促使兒童走向懷抱大目標的「步驟」(p.153-154)
(1)   和家庭成員之外的人有啟發性的對話;
(2)   觀察有目的感的人是如何工作;
(3)   第一次獲得啟示的時刻:發現世界上某些很重要的事情可以被修正或改進;
(4)   第二次獲得啟示的時刻:我可以有所貢獻,並且造成一些改變;
(5)   確認目的,並且展開行動去完成一些事情;
(6)   獲得家人的支持;
(7)   以起初和隨之發展出來的方式,更加努力地追求目的;
(8)   獲得完成目的所需要的技能;
(9)   更加的務實、有效率;
(10)   樂觀和自信心的提昇;
(11)   長期投入在目的上;
(12)   把在追求目的過程中所獲得的技能與人格優勢,轉換到人生其他領域。

看看這步驟,聯想到黃之鋒和學民思潮,不就是這種懷有大志向的成長歷程嗎?真的,與期經常為下一代如何面對這個社會而麻煩,不如培育他們改變這個社會的能力,因為,世界終歸是他們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