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歌手

        女兒迷上這節目,除了在網上追看鄧紫棋的表演,星期天還坐定定看無線的播影。我在旁也湊湊熱鬧,倒覺得,大家從這個歌星比賽,其實也可以反思一下,考試的意義。
        凡是比賽,必然有形式,而你作為參與者,其中一個重要的決勝因素,就是你有多適應這個考核的形式。在「我是歌手」裡,技術派明顯是有著數的,風格較大眾化的更容易得到觀眾的票。因此,大部分人的唱法,都是在最後來一個超高音或勁長氣的唱法,無他,最容易顯出自己的「實力」。
        考試許多時候也是這樣,要求應考的人,用最簡單的方法,把自己的能力呈現出來。同樣能夠清楚說明秦速亡的原因,可能是你自己讀史記又看電影還參考幾本不同的參考書而得出來的結果,亦可純靠超強記憶力把雞精影印進腦內,但是,考試評估只看在考卷上出現的東西,而不會理會,後面的一切。
        所以,有人批評「我是歌手」的表演欠特色,很狹窄,這等同要求考試能夠讓學生呈現他全面的能力一樣,門都沒有。
        我到現在都弄不懂「我是歌手」的比賽機制。鄧紫棋已經三次第一,究竟再赢到多少次第一,才是終極冠軍呢?還是沒有這個名銜,總之你有興趣,就一路比拼下去?我倒是看到有歌手要出局,最末一名不能再比下去,而下一回又有全新的人加入。如果制度真是這樣,這就不是一個「求勝」的比賽,而是要求「不敗」而已。
        在這種「機制」下,其實參與者都幾好玩,因為你可以嘗試不同的曲目,試試自己鮮有在別人面前演繹的風格,又或乘機唱一首自己想唱許久的別人的歌,都成為可能。當中的微妙處在於:它固然是比賽,但是卻又不是拚過你死我活的決鬥。於是,你在比賽所限定的範圍內,又可以玩一點點小變化,如剛看過的一回,鄧紫棋把周杰倫的兩首歌拼貼起來,就幾好玩。

        同樣的道理,如果讀書為考試,而考試就只求贏,其實在過程裡,會喪失了許多好玩而真正的學習機遇。考試這回事,如果求的只是不敗,當中可以發揮的東西,也有很多。有時候,要得先要捨得;太著緊勝負,一心一意只放在第一位上,沿途的風景,可能錯失得更多。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