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家詛咒

        這是一個有關商業活動的概念,指的是在拍賣會裡,結果往往是競價成功的人,比失敗者還要慘。如果大家還記得,就如同過去歐洲投手機頻譜時的狀況,以天價投得者,結果公司的下場是賣盤合併。為什麼有這樣的情況?原因是拍賣品的真實價值並不明確,結果競投者不是看拍賣品本身的價值,而是看別的競價者的出價,結果很容易在彼此頭腦發燒下,開出一個愚蠢的超高價了。
        套用到家長身上,雖然我們沒有富麗堂皇的拍賣會場,但是在無形的競價會裡,我們往往會出錯價,而且要許久後,才意識到自己搵了自己的笨。
        小的競價,如默書分數;大一點,如測驗分數;再大一點,如學琴運動比賽;最大的,就是讀書整體的成績。父母在這些項目上,很容易就趨向比較,然後就有一種競價的動力,即願意付出額外的努力,讓那些分數,高於其他人。
        本來,要成功當然需要付出代價,問題是這些價,在別人的數分的剌激下,往往愈加下海本。把放學的時間投進去;把晚餐後的休閑投進入;把星期天也一注投進去。問題與那些大公司的情況一樣,究竟讀書值什麼價,大家都不太清楚,往往只是看別人出價這麼起勁,自己不搏一把,就貌似吃虧了。其實,冷靜一點,一個學位並不值得把子女的童年賠上。

        尤其在今天的考評形式下,所謂的高下只是點數後的比併,而且是非常頻繁,為此而付出大代價,十居其九,是贏家詛咒。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