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台下

        參與水足印定向要在八點半前集合,而正式開賽,小冊子說是九點半。結果,九點多一點時,全個球場都已經站滿了人,但是九點半,賽事仍然未開始,原因很簡單:主禮的人未到齊。
        終於,在九點三十五分,開始簡單而隆重的開步禮。一個嘉賓發言;又一個嘉賓發言了。他倆雖然看到全場都是人,卻仍然要談節水的重要。跟住是頒紀念品,又有啟動儀式,然後才進入起步禮。這時候,已經是九點四十五分有多。
        實則上,是多花了十五分鐘而已,你可以這樣說,問題是:那些台上的活動,其實完全與我們無關,卻是大會的重中之重。舉行一個比賽,參賽者卻不被重視,寧可要四千人等待,都要讓台上的各個環節,在所有人的見證下,才完成。
        這不就是今天社會的反映嗎?群眾雖然是社會的基礎,但是在上者不把焦點放在這大多數身上。他們的行動,主要是做給自己那一個階級的人看,因為,唯有這個階層,才可以給他們帶來利益,所以,尊重自己那級別的人,才是真正的工作。讓贊助商覺得活動隆重,遠比讓參加者準時出動,重要多了。所以,四千人這數字,在主持和主講者的口中,經常提起,因為這組數子,可以讓贊助商覺得「值了」,卻沒有任何在台上的人想過,這「四千人」才是這活動的主體。
        民主選舉的重要性,不僅僅是投票的形式,這只是開始。唯有制度的形成,那些在上位者,才會真真正正地相信,他們的權力來源,不再是與他一樣高高在上的那幾千人,而是在他們之下的幾百萬人。唯有意識的改變,整個管治體制的取向才會變更,「為人民服務」這類口號,才有可能漸漸變得實在。

        賽事結束後,由於嘉賓已經走掉,所以頒獎的做法就變得靈活,那一個組別有成績,就頒佈哪一個組別,而不是要全部人齊集,又再請嘉賓發言,再一一頒獎。所以,權力的關係永遠是第一要素,不改變,沒有真的民主。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