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盲點

       量子力學有一條叫作「測不準定理」或「觀察者效應」,意思是在觀察原子粒子運作時,觀察者就已經是一個變數,令我們無法看到,自己不觀察時的真實情況。同樣地,做父母的,你的存在本身,就已經干擾了子女的表現,所以你要意識到,你的所見所聞,並不是真實的全部,而是有盲點的。
        晚上九時多回到家,女兒坐在沙發看書。「搞什麼鬼?這麼晚還未睡?」「媽媽准許我看書到九點九才睡。」「為什麼?」「媽媽說只要第二天早上,一叫我起床,我就做得到,就可以晚一點睡,」女兒頓一頓,然後懶正經地說:「我當然說我能夠做得到了。」
        又如昨天早上,女兒有點微燒,我冷眼旁觀,知道她沒有什麼大礙,可她就在沙發上奄奄一息的樣子,直到媽媽離家,大門一關,她就「從死者中復活」。
        我相信,子女不在我面前,同樣有別樣的表現。
        父母要明白的是,你是子女最大的約制者。你有權限制他的行動,又能夠給予他最大的益處,並且給予他們最重要的愛和關顧。因此,他們在成長的過程裡,很自然地學習到如何與你共處,能夠最大得益。
        這樣說好像很功利;實際上,小朋友並不是有意識地這樣做,而是很自然的人際關的建立。在這個不平等的關係裡,我更想指出的,是父母要有意識於這一點,不然,很容易傷害了自己的子女。
        最簡單的例子,是子女對某一事件很沒有興趣,但是仍然堅持要做,背後的因,往往就是父母的存在感。舉例來說,兒子還小的時候,不願練琴卻堅持要繼續學琴,原因就是感情的糾纏,這種感覺還可以反過來破壞感情,而小朋友亦不自知。

        所以,當子女說自己想做什麼,或不想做什麼,他們未必是針對事,反而是因為你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