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次幻覺

        三位同學,一位82分、一位84分、一位86分,你覺得他們差距大嗎?那麼,一位同學考試成績總分是13120,一位是13440,一位是13760,你又覺得差距擴大了,還是縮窄了?又如果告訴你,三位同學,一位是全級第50名,一位是第30名,一位是第10名,你又覺得分別是否擴大了?
        數字改變了,感覺不同,而數字愈細,差距感愈大,這就是名次幻覺了。我們往往不去細究數目字背後真正的意義,純粹地以這些用來排列先後的數目字,代表一個明確的差距。12的距離就等同23的距離,因此110的距離是十位的差距。實際上呢,學校的成績差距,往往是以「兩頭針中間大」的分布組成。也就是說,可能15名的差距確實是平均的,但是30名與50名之間,可能就是2分的差距。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催谷」一下子女,子女的成績就會有明顯的改善,因為從名次的角度來看,1分、2分,可以令先後有很大的變動。小朋友每一份卷都做得小心一點,少錯一題,他可能就有10位的名次變更。但是,實際上,他還是他,在能力上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如果我們陷入這種幻覺裡,覺得每攀升一級,就大不同了,其實就是自我滿足,而沒有探究到真實。
        由於大家對名次太著緊,反過來,更多人透過製造幻覺來吸引家長。游泳班把學習分為二十多個級別,讓你的小朋友上幾堂就升一個級,實際上還是在習自由式。讓你覺得不斷有進展,才可以繼續有進賬呢。
        並不是說名次一定沒有意義,但是它的意義是可以變化的。在小六的呈交試上,最後決定小朋友的BANDING,就是名次,在這種情況下,當然就有實質意義了。但是,更多時候,名次只是如同馬拉松比賽裡的情況:冠亞季當然是有實質的意義,但是第107108名之間的分別,就是無分別了。

        放下這幻覺,既可以讓人心情放鬆,更重要的是,可以真的關注到小朋友的實際進展,更明白他們真的在做什麼。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