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你瘋了》

        這書的第一個重點是:瘋子的瘋狂好辦,正常人的瘋狂更危險。作者不是要說瘋子不危險,他真的要說是:瘋子呢,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危險呢。他還能提到一個反證:聖芳濟。從行為來看,精神科病醫生可以診斷,這位聖人是精神病人,患的是精神分裂。聽到有聲音在自己的耳邊細訴,覺得動物會與自己溝通,情緒起伏很急促等等,都是很明顯的精神分裂的病徵。但是,沒有這些東西,聖人就做不了聖人。反過來說,希特拉、史太林、毛澤東等等,都是正常人,正常人的瘋狂,要危險得多。
        他再舉自己的一個親身經歷:初出道時,遇上一位有幻聽的女士,作者就下重藥,讓女病人的幻聽消失。幾星期後,作者遇上覆診的女士,容貌憔悴,與上一回看到她的神采飛揚,判若兩人。原來,女病人一直以來的幻聽,是她非常尊重的老師的喃喃低語,為她的生活作出指引。作者反省到,如果醫治是為了病人的好處,為病人改善生活質素,那麼,就不應是以醫生為治療的中心,因為醫生想要的,就是消滅病徵。作者說:這就足以告訴大家,精神病並不是一種非黑即白的病,我們這些正常人,要再多一點思考。
        因此,這本談精神病的書,其核心精神是尊重瘋了的人,因為,瘋了不一定過得不好,唯有當事人覺得自己也想從這處境裡走出來,醫療才是有效並且被允許的。作者在解說狂躁症時,即指出一小部分的病患,對於自己在患病時的多采生活,仍然有所懷念,因為患此病的人,能夠打破一切困限人的束縛,率性直行。當然,作者也舉出例子,也有病人對於醫師不一早就收拾自己,感到非常憤怒,原因是病患率性的行為,待他痊癒後,就要好好修補自己破壞了的各種關係,以及自己的聲譽。
        這是很值得一讀的書,只要你捱過第一章,因為作者在第一章裡,非常嘮叨地排落正常人的不是。他要指出的是,今天我們有一條過於僵化而具體的正常界線,而這是非常沒有意義的,因為有點不正常並不是我們社會主要的問題;作者深深覺得,如果我們真的這麼緊張這世界如何走向,先把正常人管好吧。
        在此章後,作者就開始關於精神病人的解說,當中好多論點,我都覺得有啟示性。其中一點,就是治療病人時,必須首先確認病人自己想好番,如果沒有這個起點,一切徒勞。他舉出德國一位著名治療師的療法,就是根本不用知道病人是有什麼問題,只是提供解決辦法。他的理念是:當我們不斷思考產生問題的原因,只會讓病人更加無力,因為這似乎是要說明,他是病得有道理。反而,我們不問原因,把專注力放在現在的問題如可解決上,更有效幫助病人。作者再三強調,病人需要的是健康,從而有更好的生活;醫師要的卻是疾病本身,所以二者在立場上可以有矛盾,醫師要小心處理。
        這也讓我想到,我們面對情緒上有困難的朋友,首先需要的是同理心的原因。如果我們很快就進入分析問題上,其實是在彰顯問題,而非真的幫助他。

        這書寫到最後,很明顯是採取人本、人道的立場,希望我們先把人視為人,而不是把病人從(正常)人的行列中排斥出來。由於作者是德國人,他談到的都是德國的狀況,我只能羡慕,一個國家發展在關顧精神病患者到這地步,不僅是經濟上的力量,也是精神面貌的高尚。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