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國》

        我其實覺得有點奇怪,在此城的政治風雲當中,聽到不少人提及《一九八四》,卻幾乎沒有人提到村上龍的《希望之國。但是,這本書的開局,就是十萬計的日本中學生拒絕上學,由是產生一個由中學生為主的政治鉅變。
        不是很熟口熟面嗎?
        小說裡面的金句,也很切合我們今天的社會吧:「這個國家什麼都不缺。真的是什麼五花八門的東西都有。可是,就是沒有希望。」
        小說的開始,是一個走到巴基斯坦拆炸彈的日本少年,被CNN發現,訪問他。他拒絕承認自己是日本人,反而覺得在這個危險落後的地區,有真實的生活。這是觸發點。許多日本學生效法他,然後每所學生都有三成以上的學生拒絕上學,但是,後來學生發現不上學很無聊,於是反過來佔領學校,要求學校改變。風潮一發不可收拾,再下來,學生用自己的電腦技巧,掌握社會,並且在北海道開創自己的國家,就是「希望之國」了。
        這樣的介紹,有點科幻小說的味道,但是村上龍是花了偌大的功夫,查考社會現況而寫成這部小說。當中對日本社會的批判很深刻,其實也適用於各個資本主義社會。
        從內容來看應該頗吸引吧?但是,從小說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前半部較好看,有點曲折也有點懸欵;後半部卻是國情諮文那般,說理的地方很多。我印象較深刻,是這個「希望之國」的環保理念,當中花了不少篇幅來說明,有興趣者有興趣,不然,小說只能讀一半了。

        小說把希望寄託在新一代新思維的年輕人,為我城來說,不也是好好的反省和參考嗎?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