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遠一點

        由於中一入學人數減少,友人所教的Band 1學校,今年收到七位Band 3 學生。
        我可以想像到,這七位學生的家長,一定高興到劏豬還神,正如在電視上看到的某些家長,收到結果時狂呼歡興般。但是,這些家長想不到的是,友人和他的同事,已經鎖定這七位同學,視他們為來年留級的特定目標了。
        不是玩針對,而是老師明白,為Band 3水平的學生,進入一個全英語的學習環境,如無意外,他們會讀得很辛苦,如果他們願意發奮的話,而在實際的情況,他們所以是Band 3學生,正是因為他們本來就不功。
        當然,在過去,不是沒有敗部復活的學生。總有水平不夠的同學,進入一所水平較高的學校,憑一顆堅毅不屈的心,付出更多時間與心血,終於成材。這也是很多父母相信的事情,故此大家都拚命想進更好的學校。
        問題是:
(1) 要突破自己,還是要天賦的。沒有足夠的天賦,突破是很難。當要突破的關口愈大,需要的天賦就更多,而我們的子女,未必有。要一個英文字母都只勉強記得的學生在全英語的環境上課學習,除非學生真的有巨大的天賦未發掘,不然,緣木求魚是正確的形容詞。
(2) 即使有天賦,還要有決心。在一個要戰鬥的環境,我們首先要意識到自己想突破,同時願意抗拒誘惑,把精力集中在學習上,自願發掘潛能,從而突破困境。
        其實,今年的DSE即將公布,而考得大學入學最低要求的人,與學位數目相約,換言之,在過去的標準裡,符合最低入學要求的學生其實距離入大學很遠很遠,現在卻可以入大學了。
        按政府的收據,今年的中六生的數目並不是最少的一年,最少的一年,是現在讀小四的那一年。也就是說,這十年內的小孩子,很大機會進入更具挑戰性的學習境況,即本來讀Band 3的學生變成讀Band 1,本來讀IVE的中六生變成大學生。
        讀書的學位,不再是競爭的焦點;大家子女的競爭對象,不再是爭位置,而是要有能力做到符合自己獲得學位的能力。在這一點上,學習態度的鍛鍊,要比眼前成績分數,來得重要多了。

        所以,真要培育子,先培育他們有上位的目標、決心和戰鬥力,這可能比多幾個獎、多幾個課外活動,來得重要。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