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管理

        以往人家問我對子女有何期望,我會答某一項。近來再想想,其實當我答某一項(例如「希望他能夠一路開心」)時,只是代表我覺得這一項最重要,而不是只有一個期望。
        想想,有些期望是關乎子女「一生一世」的,如:
‧有成就;
‧幾時都能夠面對逆境;
‧幸福;
‧健康;
‧喜歡自己......
        沒有父母不期盼這些。問題是,這些一生一世又沒有什麼實際可做的期望,往往會被那些近在眼前又好實際的期望衝擊:
‧學業成績:由「期終試考到十名之內」到「升到班」,又或是由入到這間幼稚園到小學到中學到大學;
‧考得入校隊樂團乜隊乜隊;
‧考到X級琴///......
        如果我們說「一生一世」是屬於「不緊急但重要」,眼前那些就屬於「緊急」的。如果子女仍然未有幼稚園收但己屆入學年齡,這個「入乜乜幼稚園」就變成「十萬火急」。
        許多時候,做父母的問題,不是有什麼期望,而是如何把期望好好配搭。眼前的,當然要先著手處理,但是「要成績好」期望,實體化為「今次要考到第十名或以上」時,我們要考慮的,是為了實踐這期望時,會否破壞「不緊急但重要」的期望的達成。
        我覺得好難的是,你如何平衡、衡量、判斷、落實長短期望的關係。眼前讀什麼學校,與他一生是否幸福,不是截然無關係,又不是必然關係。讀名校的前路係坦順得多,如果子女「生而能知」,不費力就入到,當然不用多想。不然,究竟要放棄幾多眼前有可能促成其他長遠期望的力量,投放到這個項目上呢?難就在於這裡。

        我自己的信奉的是「有智慧不如趁勢」的理論。短期的起落,就以子女的本性為主,他能讀,就迫多兩錢,喜歡音樂,就學多一樣。反而長期的期望,要用「平均成本法」,一直要投資,每日每月,多多少少都要加注,因為那些長遠項目,終歸會有成果的,雖然你覺得眼前如同打水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