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開頭,做得到結尾嗎?

        吃完早餐回家,遇上黃色暴雨,撐起大傘,慢慢行回家;行到中途,遇到上學的兒子,撐住小小而有點破的小傘,即時反應是:「我換把遮俾你﹗」兒子笑而搖頭,揮手告別。「你的背包濕了﹗」他即時挺直身,繼續行。
        我也就繼續走回家,在想兒子會濕成什麼樣子,有點擔心,也為他的狼狽而憂心。不過,我又用一貫的法子:想想自己做細路時的情況。我做細路時,同樣覺得混身濕透不舒服但又不願意做好防雨措施。人就是這樣成長的。
        再想,就好好提自己,到他回家時,衣鞋盡濕,好不狼狽時,不要用「我早就話」來開頭。既然給他大傘是為他好,目的是讓他好過一點,而他拒絕後不強制他取大傘,是希望他成長,就不要在他回家的結尾,破壞了這目的。
        老實說,當自己提醒子女要怎樣做後,而子女不跟從,許多時候,我們的心情,就要「關心子女」轉向「自我肯定」的目標,即子女不接受自己的好意,我們的焦點在不知不覺間,轉向「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並且在子女真的吃虧,急不及待要證明老人言的可貴,卻沒有真切地考慮,這種強調,子女是否聽得入耳。

        所以,兒子今晚回來,即使是落湯雞,我決定以殷勤的待客之道來對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