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




‧當你為子女讀書讀得好苦而灰心喪志;
‧當你覺得怎樣出力子女考的成績也不好;
‧當你懷疑自己的子女是否有足夠的競爭能力;
        你就要讀讀這本書了。
        楊照是台灣的名作家,在美國哈佛大學讀過書,在社會裡有足夠的政經資本,但她的女兒在台灣受教育,一樣痛苦。最好笑的一個小事,就是有一回,楊照代自己女兒作文,也只是評在LEVEL 3,中等。
        這本書的前半段,寫楊照女兒自己的親身經歷,突顯台灣教育制度不能讓有才華的人,好好發揮。與香港一樣,又由於楊照女兒到了德國留學,所以他能夠把兩個地方的教育制度,加以比較,從而突顯德國教育的好處,也可以反照台灣教育的問題。
        其實楊照女兒的實際經驗,是為楊照後來分析台灣教育做準備。為楊照來說,台灣教育有兩個問題,而兩個問題都能夠在香港教育中找到。
(1) 太考試為中心:楊照指出,現在考試的內容淺,範圍廣,結果要考得好,就會偏重如何答得準確,於是學生不是把自己的知識面變廣,而是變窄,並且集中背誦、記憶以及考試技巧,因為這些都指向答得準。
(2) 教育內容變得虛無:台灣的教改,規劃時沒有從個別具體的人的角度考慮,重視數據,最重要是數字上的管理,結果變成沒有真正目標和方向的改革。楊照其實很準確地指出,教改最核心的一點,應該是用廿年時間,改變家長對於教育的態度,因為家長不明白什麼是教育,哪一點改革都沒能發教育該有的效果。可惜,他完全看不到教改有這樣的宏觀,反而只是重視數字:「十二年免費教育」、「提升入大學率」等等。
        由教育內容變得虛無而引伸出來,是學生沒有真正的教育經驗。楊照主張學生在學校要學到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是品德、品格、品味,這些都要在真實生活裡才會培養出來。但是,學校把所有的關注都放在考試上,剝奪了學生真實地經歷一切的可能性。

        讀這本書,不能解決子女的讀書問題,卻可以幫助父母審視教育制度的不足與缺陷,讓父母真的想想,不要與學校一樣陷入那些錯誤裡,反而由家庭出發,找方法培養子女的品德、品格和品味。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