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

        沒有教中學好長一段日子,原來時代真的變了。前一陣子,遇上幾個高中生,他們都說,家人不會容許他們不讀大學,即使他們考不上,即使在場其中一兩場,我覺得不適合走大學學習的路線,但他們都表示,你沒有選擇。
        然後,更震驚,一位大學生說,他的老爸堅持要供他讀到碩士學位,不然他就沒有足夠的競爭力。
        父母關懷子女之心,可說是無微不至,但是,這是否真的符合這世代?在我們的世代,學位確是一切,但是由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如果這些學位還是真金,現在,它頂多是24K金。也不能說沒價值,但卻不再是想像中值價。
        當然,從搵食的角度,學位還是重要的,但對於這一代年輕人來說,尤其是有父母支持他們讀大學讀碩士的年輕人來說,在他們這十多廿年的人生經歷來說,搵食的壓力根本就是零。既然如此,他們又如何有動力為搵食而努力讀書呢?又如何把讀到的東西,轉化為搵食的能力呢?
        所以,父母的美意其實是走上了他們都不知道的岔道;他們愈提供穩定的讀書路給子女,子女其實就愈不會想讀書,除非他們本來就想。

        我覺得,今天許多小朋友,讀書的主要動力/壓力是父母,為父母讀書、為父母考試、為父母上進。這是錯誤的對應:父母以為讀書是為好前途,子女自知讀書是為父母感覺好一點。年代之爭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