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媽少,苦媽多

        社會不少批評香港父母的聲音,認為香港父母總要子女贏,希望子女做醫生律師。無可否認,香港確實有部分想贏的父母,但是更多的卻是怕輸的父母。
        真的有志養成哈佛女孩牛津博士的父母,我罕有聽聞,但是擔心子女落後於人的,卻多不勝數。這裡又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活在比併的幻想中而恐懼,即子女還小,老是聽到身邊其他父母講要上什麼playgroup,學什麼語言,練什麼秘技才能入到什麼幼稚園小學以至十八年後如何成為一條好漢等等。在此等氛圍裡,除了個人意志堅定,又或真的有所認知,許多時其實等同中左寶藥黨的圈套,攞個仔出來祈福。
        另一種,就是子女讀了小學,開始呈現墮後人前/力不從心/虛不受補/先天不足等情況。有些子女是心理上出了狀況,因各種各樣的因由,就是不太願讀書;有些真的是能力,或是文字不夠敏感,或是數學概念薄弱,或是本性上不適合「讀書考試」這條路的。子女在班中成績中等甚或墮後,又或是緩慢但持續地下滑,做父母的,好難保持開朗正面的心情。
        因此,許多小朋友要學這學那,好多大朋友要補習補課,父母未必是要他們成龍,但是焦心於他們會否成蟲,就是關鍵所在。從沒有子女的人來看,這未必理智,但是做父母的,好難免於這種焦慮,尤其子女在表現上不如一般人。
        我自己算是幸福,子女本質上適合香港上學這回事,但同時深深明白子女不適合的無奈無助。尤其不少家長本身要工作,對複雜的學校制度與課本亦沒有太大認識,不把子女送去補習,其實又有什麼出路呢?
        所以,「但願生兒愚且魯」這麼有智慧的事,除了蘇東坡,沒有多少人做得到,不過,同樣地,大部分家長也不奢望子女「至公卿」,但確實希望他們「無災無難」,而具體的表現,就是想幫助他們,可以平穩升班,一路走到成年,不要落後人家一大截了。

        不少人批評今天香港的家長是虎媽虎爸,其實他們大部分都是苦主,只是想自己的子女不要成為負資產、銀主盤甚或爛尾樓。說到底,當一個社會的上進路線只有一條,成功的標準只有一個,不同的父母卻生出不同的子女,性份各有不同,卻要走在同一條跑道上,豈會沒有一大堆苦爸苦媽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