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斜之悲哀

        到兒子學校聽升中四選科講座,有種淡淡的哀愁。
        在每位畢業同學分享後,都有答問時間,不少家長都舉手問問題。從這些問題可以窺見,他們對香港教育制度的認知,其實非常有限,不少很基本的問題,都是一知半解,在緊張子女的同時,其實觀點早已經被主流擺布,例如不止一個家長想問那些入了大學熱門科的畢業生,「補習有冇用?」「補邊科?」「補邊間?」
        這固然是受主流所影響,但是也代表他們明白自己不明瞭學習本身,好想求教於高明。
        然後我想,子女有曾經教英文的亞媽,曾經教中文的亞爸;現在教通識的亞媽,熟悉考試行情的亞爸。
        這些社經優勢,其實真的是非常先天。
        聯想到前一陣子參加的「無障行者」的活動。當你用兩腿走路時,絕對不會覺得自己正在佔有什麼便宜,只是很自然地行走;當你坐在輪椅在尖東走一轉,就發現,有腿的確實地不同於坐輪椅的,這差異大到我自己都嚇一跳。
        連有形的、生理性的差異,我們其實都沒有切實的感覺,何況是無形的社經優勢呢?即使同樣讀一所BAND 1學校,學生的社經地位已經左右了前進的頻率,那麼,不同BANDING 的學校,學生的差異,其實就已經是一個巨大的鴻溝。

        問題是,正如有關無障礙設備的決策,往往都不是坐輪椅的人,同樣地,決定是否要支援學習差異的人,自己就是處於巨大的社經地位優勢的那群人,又如何可以讓他們意識到,差異是這麼大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