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有想法的人

        到兒子學校聽選科講座,可說中伏連連。
        由於兒子已經中三了,今年要選科,做父親的,總不成一點行動也沒有,姿態還是要擺出來的,所以知道有選科講座,二話不說,報名參加。
        聽完,既不知道有什麼科選,也不知道怎樣選,亦不知道任何有關選科的標準。
        因為,這個所謂的選科講座,是學校邀請四位校友回來,為同學講解各科,主要是他們自己讀過的科。兩位講理科,一位讀文商,最後一位主要講文科。全程無添加、無審查,甚至部分時間沒有老師在場,完全由幾位同學自己發揮。
        好明顯,這是一所很自由的學校,或者說,相當hea的學校。
        不過,這不是本文的重點,只是背景。
        我估計,老師在邀請四位同學回來分享時,有講過要講些什麼,而當中的最後一點,該是請幾位同學談談自己對於選科有何心得或想法。因為,四位同學在介紹科目時,觀點有點老套,沿用主流想法,但是在最後的一部分,有真的各自有點想法。
        其中一位同學講述自己讀高中的日子,他說自己語文不好,所以這三年花很多時間在語言上,於是有進步;部分同學一樣語文不好,但是漠視這事實,繼續把大量時間投放在自己擅長的科目,結果再好一點,但語文終於都考不好。於是,他覺得學習在於讓自己不再停留在原來的地方,才是最重要的。
        另一位讀文商科的同學,最後覺得選修科裡,中國文學最好讀,原因是很有故事性,而寫作也較有創意。她用類似「調劑」、「放鬆」的字眼來形容修讀中國文學,也讓我覺得很難得。
        最後一位同學的看法,與第一位很相近,就是忠告各位中三同學,重要的不是讀什麼科,而是經過三年的學習,你不要仍然是原來那一個人。
        兒子進了這學校,清閒的程度叫我這樣自由放任的人,都感到吃驚。不過,這次來訪總算有點得著與安慰。也許,一所收到好學生而較自由的學校,才有可能,孕育出願意思想的學生。幾位畢業同學面對近百人的講座,毫無懼色,還能講講自己的看法,足以證明,這所學校,有能孕育獨立思想的土壤。

        希望亞仔都可以。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