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一代的孩子無法忍受無聊?

        還是第四章「規劃栽培」,但是寫的另一面,就是在安排大量活動及異常強調學習的的同時,孩子有多到不得了的玩具,「孩子變得愈來愈沒有價值,他們擁有的東西卻愈來愈多。」孩子不像過去的家庭裡,有經濟價值,但我們卻對他們更加照顧加,其中一個表現,就是大量的玩具。
        孩子自己多玩具,在美國,另一個處境就是居所與別人距離遠,而香港,就是因安全考慮,孩子能夠與別的孩子自然互動的機會很少。於是,父母就要安排他們參加活動。
        孩子要麼就玩玩具,要麼就參加活動,因為父母不想他們無所事事,於是就安排活動給他們。
問題在於,無論是玩具又好,活動又好,孩子都是處於個被動的狀況。這與過去孩子成長的過程很不同。過去是自由放羊,孩子可能在外面亂跑,又可能是在家裡自由發揮。但在今天的社會裡,孩子長時間被監視,根本沒有自己亂來的機會。
作者說,這一代的孩子,沒有習慣無聊的機會,所以他們一刻都不能無聊。我覺得,正確的說法,是他們習慣了被安排的程序,而今天孩子很熱衷打機,其實就是我們這些父母一手造成的。
這幾年兒子老是打機,雖然按今天的一般標準來說,算不止沉迷,但我還是覺得太多。自己明白這不可能禁止,但一直保持討論,而我其中一個論點,就是打機遊戲是預設的,換言之,你其實是被人限制好地贏,沒有什麼意思。他明白這道理,但不覺得是大問題。現在想來,原因不難明白:他們都習慣了被安排了。
更不幸的是如作者所言:「電動玩具可以給孩子帶來心流。電動玩具有組織、有規定、會提供回饋、也會稱讚孩子的表現。在打電動玩具的過程中,孩子發現自己可以專精某件事,從中找到成就感。」(P219)
想想也是。一個中學生,在學校沒有成功感,放學又要繼續為這沒有成功感的事情補習。回到家中已經八點,還能夠做什麼?難道還這麼神心去打籃球?最方便最有機會有成功感的,就是打機。

孩子還小的父母,認真忠告大家:讓子女多點空間時間做點自揮的手作仔,不要太多指導做到什麼。我家的女兒是不打機的,一點興趣都沒有,因為她做手帳、做靚筆記,已經需要太多時間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