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成本

        正在讀楊照的《勇敢地為孩子改變:給台灣家長的一封信》,當中談到「機會成本」,值得我們參考一下。
        楊照的女兒到德國留學,因此他寫了一本書談此事,其中一個論點,是不想女兒繼續捱以考試為主導的學習生活。有朋友與楊照對談,同意楊照之餘,卻也提出,子女要面對現實的世界,就應該要面對那些考試,受這些苦,為子女的成長,也是有益的。
        楊照沒有否定朋友的看法,只是例舉女兒到德國一年的生活:學德文、用德文學文學與哲學,參加鋼琴比賽,到內地參加演奏。一連串多姿多彩的活動與體驗。然後楊照說:如果她留在台灣,這一年就是:
        考試﹗考試﹗考試﹗
        這就是經濟學上的機會成本,也是父母在決定子女做什麼時,還要多想一步的地方:因為做這事,他不能夠做什麼呢?
        這再一次讓我想起,在港鐵站遇到的,兒子的同學。為了考好成績,兒子的同學,每天放學都去補習。結果,可能成績確實是進步了,但補習的同時,付出什麼的機會成本呢?
        中六回首,看看損益表,成績一項確有進帳,但付出的可能是友誼、狂放的青春時刻,胡思亂想的創意,一家人的聊天等等。

        當然,楊照的說法,還是有中產階級的優越性,畢竟,像他女兒這麼難得的經驗,不是人人都可以享有。但是,作為平凡一點的父母,放手讓子女生活一下,而不是把一切都回到讀書上,相信這機會成本,是值得付出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