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死細路三部曲

一、
        朋友公司來了個新下屬,聊起來,原來新下屬與朋友同一間大學同一個學系畢業,大家後來取得的專業文憑都一樣,只是畢業相距廿年。
        朋友人工70K,新下屬12K
        朋友肯定可以做到退休,新下屬則是一年約,所以他還要揼十皮出來,讀番個碩士,保持競爭力。
        你話相距廿年資歷,人工當然差得遠啦,問題係,新下屬不是今年畢業,已經畢業三五年。用番相同年份來計,朋友做這份工五年,都30K啦。
        讀書求搵食,今時今日,真係只搵到食架,住都搵唔到。
二、
        亞仔中四一個月,媽媽與他聊讀書,他說:「老師教得不錯,都明,但冇功課做,練得少,自己總不及其他同學。」為什麼冇功課,但其他同學會好過你?「全世界都補習,做補習練習都做死,老師都不用給功課了。」
        小兒當年測IQ,假假地都貼近天才,又讀Band 1學校,老師還不錯,但眼前仍然不夠競爭力,因為沒有補習。今天考試,不是說你夠聰明就可以,不是說你老師好就可以,不是說你做多點練習就可以,而是要樣樣都有才可以。
        吾兒尚且如此,你叫大部分同學,情可以堪呢?
        真正讀得的,一般都有點腦,他們就會意識到上面的世道,然後生出「讀咁辛苦,真的有用嗎?」的念頭。問題是,眼前沒有你選擇的餘地,全世界都在這條直路殺過去。
        讀得掂但唔識諗,眼前好一點,直到出來世界變廢青時再煩;
        讀得掂又識諗,眼前就好苦悶,不過見步行步啦;
        讀唔掂又識諗,當然就是高危一族;
        讀唔掂又唔識諗,好在這是大多數,所以跳樓才這麼少。
三、
        好幾年前有研究指出,香港學童由小學三年級開始,讀書興趣就大幅滑落。
        理由好簡單,因為讀書再不是一種興趣。
        試想想,踢波可以是一種興趣,因為你想踢就去踢,鍾意點踢就點踢,這叫興趣。每日一定要踢,一定要射一百球,而且一定要入九十九球以上,這叫訓練。踢足一日回到家,再要玩兩個鐘足球game,日日都係玩呢個game,唔准玩另一個,由K1玩到小三,這叫虐待。
總結
        現況就是,父母一開始就處心積慮搞到細路唔鍾意讀書,然後殺入中段就加入全方位比併來迫中學生讀書,最後等他們讀完後發現係廢既。
        仲有,全程都加入一句話:你做乜唔努力D﹗我當年仲慘過你。

        涼薄點講句,現在算死得少。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