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成功

看《教育不止一條路》,談「李兆基創意書院」的種種,有朋友留言,大意是,當你看到書院的實況,就知道不是這麼好。
雖然沒有實實在在接觸到該校學生,自己也不是生活在九龍城附近,但也算知道該校不是一個天堂。即使在書中也可窺見一二。可以想像,染了髮的學生,在九時狂奔於上學的路途,做街坊的,難免側目。考試成功也不見得可誇耀,按書中所言,DSE的成績,可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更不用說,學生個人的問題,各種困難,書中固然有提及,其實還有很多。
所以,我並不覺得,《教育不止一條路》想介紹說明「勝利的教育」,這與多年前林智中教授所寫的《自由之路》不同。《自由之路》同樣是作者在九華生活了半年的觀察,但該書確是想分析九華成功之道,正如書的序言中指出,該書其中一個目標,就是想看看,為什麼「名校生」總與其他學校的學生,有不同。
在《教育不止一條路》中,雖然也有舉出一些所謂的成功例子,但這些同學,與其說是成功者,不如說是生還者。他們本來在傳統學制中,快將溺斃,而游到創意書院,終於找到生存之道。然而,這也僅是生存之道,距離社會所謂的成功,其實很遠。
所以,《教育不止一條路》的可貴,並不在於這所書院是否符合今天的成功,而是書院在面對學制下最弱勢的一群學生,仍然願意「嘗試」的精神。當學校把焦點放回學生身上,自然就需要這種「嘗試」的實驗精神。
試想想,學校要校風好,就要每一個學生按學校的指示來行動打扮;學校要成績好,就要學生套入考試的優化策略中學習。二者都是要學生適應學校。如果學校要學生好好成長,就不得不把焦點放回每一個學生身上,因為每一個人的成長都不相同,於是學校就要有足夠的可能,做各種不同的設計,以求更多學生可以在學校裡,得以成長。
這情況,永恆地是嘗試,永遠有問題,但經常有動人心弦的地方,就是真的有學生改變成長了。
很不幸的是,這些成果,基本上是見不到的,因為它們全都是很個人的、內在地、要長時間才開花結果。教育之難,正在於此,而創意書院之可貴,正在於此,《教育不止一條路》這本書所以有意義,不在成功,在嘗試的紀錄,而這嘗試,是每一間學校都可以做,所以路不止一條。

Photo by Christopher Sardegna on Unsplash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