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別人的孩子

        兒子這個中四上學期,突然變成課外活動達人,徹底改風格,一星期四、五天與人開會,準備活動,指揮同學。憶起由他中一開始,總想他多參加學校的活動而不果的情況,恍如隔世。
        然後,父母就開始注意他的學業了。「你老是開會,考試來了」、「你什麼書都未溫習,點算」。
        然後,朋友聽到你這樣說,就覺得,貴子弟能夠全情投入活動,即使成績炒了,也值得。
        然後,我再一次同意朋友的說法:「只要是別人的孩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很多特殊的情況,大家都讚賞認同,但不要是我自己的孩子,就OK了。
        這不是出於惡意而有這種判斷,我自己的觀察是:當你很近距離地與一個孩子相處,總是看到他可以改進的地方,而又總是自己的心,繫於他可以改善的地方。由於距離太近,又由於關係太深,父母很容易有強烈的移情作用:如果是我,再做埋這樣,就好了。為父母來看,子女應該很清楚意識到,開了一天課外活動的會,回家不應該打機,應該更好地利用時間,讀點書。這種移情作用,忽略了一個實在的人的實在感覺。
        所以,當保持距離,不把自己投射到該孩子身上,大家的評價就不同了。其實是客觀點。

        要學習的是:意識到自己的距離與關係,也許對子女的態度,以及如何相處,會有技巧一點。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