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哲學思考

        前些陣子讀《你教育孩子?還是孩子教育你?》,作者談子女的出現,其實提醒父母做人是怎樣的一回事。當我們對子女有什麼期盼,可能先要想想,自己怎樣看人生。
        當時讀來覺得很有意思,近來卻不僅是有意思,而是自己落實具體的思考:人是什麼?往哪裡走?
        只是沒有了「從哪裡來」這個哲學題目。
        子女成長,自我日漸形成,各有喜怒哀樂,生活細節如何,不再任由你安排,對話間有剌有嘲諷有主意。
        先說人生小節。兒子遲遲不洗澡,結果頭戴凝露上床睡。頭未乾睡覺,自己身體不好,枕頭也遭殃。道理是這樣,但實踐該如何?兒子還是六歲時,你可以規定他洗澡的時間,待他16歲,只能忠告。
        忠告不成,就開始思考,其實自己有沒有權利,因此開罵呢?我們很容易用父母對子女的關係來思考彼此關係,自然就覺得,今天已經不出雞毛掃,罵你兩句還不成?倒不是成不成,而是兩個人之間,我是否有權,因對方生活細節不當而辱罵對方呢?
        又如亞女,動輒黑臉。「我黑臉不代表我無禮貌」,她說。黑臉是真誠感覺的呈現,不是互動的環節。如果佢只是名叫亞女而不是我個女,我應該較容易接受。
        談這些,為我來說,已經脫離單純養兒育女的討論,而是反躬自省,自己是如何看人。尊重別人的權利,接受每一個人的獨特性,或再進一步,接受民主原則的人,是否願意在自己掌握家庭這團體的財政及權力時,把話事權平均分配給家裡每一個成員呢?

        愈來,我覺得與子女相處,是我在成長。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