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代不同時

        一覺醒來,刷牙時望住鏡,你可否肯定地答自己:我返工有乜意義?
        工作有什麼意義?人生有什麼意義?這些問題,不容易答。一來它很大。我自己的生命都不過活左一半(按統計數字推想),好多人生場景都未經歷過,如何可以定調呢?又,人生意義是有發展性的,是動態的,也可說是機遇的(又或說是天主指引的)。人活到某一天,抓住一個意義,而這個意義,可能從沒有出現過在自己的童年、青年時期的思想裡。
        說上一大堆,最重要的是,人生目標,其實需要時間去形成,它是個人很獨特的經驗與體會,要結合自己的人生,才會漸次浮現。老實說,也不是人人都有明確的人生意義,我們早上起來也會疑惑,自己為什麼這麼勤力返工呢。
        既然我們自己的人生意義都這麼不容易形成,為什麼卻可以斷言,子女的人生該如何?「贏在起跑線」的危險,即在於父母預設了子女的人生目標,而這極有可能是錯的。
        以我很有限的觀察,我們這一代中產父母的盲點,往往是把人生目標圈在某些範圍內,基本上就是「賺得到錢」和「得到普遍認同及尊重」,簡稱醫生律師。
        父母的經驗是:賺到錢才可以過好生活;
        子女的經驗是:好生活沒有什麼稀罕,我一直在過。
        父母的經驗是:知道別人是醫生及律師很羡慕,說出來很體面;
        子女的經驗是:也是,但我自己做點小玩意,一樣很有滿足感。
        父母的期盼不一定是錯的,但它們是父母的經驗,卻不是子女的經驗。如果要人跟隨別人的經驗來決定自己的人生意義,無限近乎不可能。

        真的想子女找到人生目標,先要接受他們要找人生目標。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