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與不知道而已

 


        子女都非常喜歡Daniel Sloss的楝篤笑,兒子做一年級的功課,還說大部分功課的theme都來自他,而他的楝篤笑裡,經常嘲笑Vegan,而子女想提起。有一回,我忍不住說:「你倆是否認為不應做Vegan呢?」他倆愕然:「當然不是,Vegan完全啱,無得駁,道理上每一個人都應該是Vegan。」「那你倆為什麼不素食?」「因為肉好好食。」

        我說大部分人都是構建框架,而不說每個人有自己的人生觀、看法、哲學,因為這些字眼都太偏向理性,而活到今天,我最深的體會是:我們要麼是知道自己不理性,要麼是不知道自己不理性,而沒有按理性行事的人。

        所謂框架,有四個邊,而我們建構框架,理想只是一條邊,而其他三條,多數是經驗、感覺、情緒、觀感、習慣等等。一比三,甚至一比五,正如理性覺得食素最正確,結果食牛扒最好味,所以,還是食牛扒。

        較為清醒的人,就是知道自己不是以理性為主導,而大部分人,就是不知道自己不以理性為主導,而最喜歡與別人爭論的人,就是既不知道自己不以理性為主導,更著力地用理性來包裝自己的不理性,所謂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也。

        有意識地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是幽默,但我們大部分人都沒有這種幽默感。

        人生而有限,但人生所面對的問題,由回收方法到移民與否,每一個人生選擇,都很難有足夠的資訊作全面的判斷,也難以有足夠的心力去貫徹執行。我老是在收集廢膠回收,但樓下的回收箱,是否真的會把我投進去的廢膠重用呢?我所收集的廢膠,是否真的是這個回收箱要的那些呢?資訊未夠能一一收集,同時我也不願花這麼多心力去跟進。

        繼續廢膠,不過是一種相信,以及一種較好的感覺,為主。

        所以,不是說我們不能夠理性思考,但不要把思考等同於自己的人生及生活。我們的人生,我們的生活,就是執破爛地找來四條木條,敲敲打打,成為一個框架,一個自我感覺較佳的框而已。

        如能破情緒破經驗破惰性,破盡一切地生活,你要麼是精神病人,要麼就成聖了。當然,我理由相信,不少聖人其實都是精神病。

        「咁你哋做乜成日笑Vegan?」「Vegan係好,但Vegand嘢係shit。」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