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有時是來自政府的。

        因為家有老人,真的去看了政府新聞處的稿,確實是說進入商場要掃安心出行的措施,在10/2生效,結果還忙了一輪,弄妥老人家的手機。新聞稿的說法,是要掃安心出行及疫苗護照,但下文就說疫苗護照在10/2試行,到24/2實行。

        所以,有商場開始做,又或有電視台這樣報導,不是沒有根據。只是,政府又再走出來,說另一個版本而已。

        在急劇變化的社會,這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而一次又一次,狼來了的麻木與不信任,就會迅速蔓延了。

        亂有時是來自誤解。

        疫苗有助減低感染風險及重症,不代表不會染疫。有人列出香港染疫數字,打了疫苗的佔55%,因此說打了針更易染疫,又或是無用,這是錯用數字。最簡單的錯誤:全港有八成人打了針,只有兩成人沒有打針,所以兩組人的分母是不同的,不能簡單用中招人數來判斷染疫的危險程度。

        真的想由數字瞭解實情,「端傳媒」這篇<傳媒誤讀數據 —— 認識疫情數據的常見誤區>絕對應該看,也建議大家訂閱支持「端傳媒」。

        整體來說,疫苗減低感染機會,減少重症機會;Omicorn不是感冒。當然,還有數據不能說服人的,如疫苗的長遠影響,又或死亡率要低到什麼程度,才可以視為正常,這些沒有客觀答案,同時,也不是你我他說了就可以算的事情。

        亂有時也是我們的心態。

        疫情影響心情的那部分,視乎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在大流行中,生活不似預期,事情難以掌握,這是事實,但如何看這事實,是由我們自己決定。如果老是陷入TO OR NOT TO 打的迴旋裡,一日想十萬次,總覺得一打會中風,不打又有各種煩惱,這些沒完沒了的無果實反覆,只會令自己受苦。

        個人忠告是:認清實況,做明智的選擇。這未必是最好的選擇,但當你明白這是唯一選擇,至少不用日諗夜諗。

        同樣地,認清實況:香港傳播到這狀況,我們已經可以參考外國經驗,即使香港人遠比歐美人士守規矩,以萬計的感染人數,以百計的死亡數字,已經不可避免了。當然不開心,但在事實前,心情只會左右你自己。

        疫情下,很多變化與混亂,確令人心亂,不妨讀點神學:神學家談死亡的意義,指出人如何夠貼近死亡,強烈地意識到自己已經「嗰頭近」,有一個莫大的好處:不用為日常生活瑣事小節煩心;如果下星期就世界末日,何況要考慮在百佳買的冷藏食品,還有多少天限期?

        死人是不會心亂的,問題是我們能夠有多大的勇氣,接受這個更令人心亂的事實。 

Photo by Jacob Mejicanos on Unsplash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