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與離開


          有幸與凌君慧聊天,大家談到異地傳教士,特別是落後地區,何者最難接受。有人說是衛生問題,要幫忙小朋友用手抹屁股;有人覺得是那種無助無力的感覺,而我覺得很難的地方,也是有疑問的地方:當你在某一地方深受挫折,即使在避靜後內心得到平靜,如何可以有勇氣再上路?

          凌君慧一臉愕然:「已經平安,為什麼不能再回去?」

          一問一答,靈修境界的高低立判。

          在初期教會的基督徒著作裡,提出「在世而不屬於世」的基督徒特質,即基督徒如同其他人那樣生活,表面看來並沒有不同,但為基督徒來說,他們真正的家鄉,並不在此,而是天國。故此,塵世的土地家國,並不是留下,本質都是離開。

        這個「留下」與「離開」,來自「天主教平信徒」沈兄《締造和平的傳教士》一文。

        為一般人來說,離開自己出生的地方,就是離開;留下故鄉,就是留下,沒有懸念。但是,為傳教士來說,留下與離開就複雜得多。傳教士的眼中,唯有基督所在之處,方是家鄉,這是天鄉。所以,回到自己塵世出生之地,眷戀故土,是人之常情,卻不是皈依的終點。

        因此,我們的離開,可能是傳教士的留下;我們的留下,其實是傳教士的離開。凌君慧的答案正是在這種思路而來:內心平安,就是通向與基督同在的捷徑,不毛之地,如能體會及厄瑪奴耳,一切都值得。

        我等凡人,修為不到,無法遷土;即使遷離,既有舊日的羈絆,又有新環境的好壞,相互比較,情感糾纏,只是因為我們沒有真的意識到,此地非吾鄉。如果我們有天國的視野,何處也是吾鄉,地上天鄉。

Photo by Bookitlist on Unsplash

留言